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中国篆刻”,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老存在,对篆刻艺术的研究、创作、传承乃至收藏必将面临许多崭新的挑战与机遇。
对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新认识
长期以来,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研究基本上停滞于训诂、稽考的简单记述的层面上,而一旦将其置于更大的时空背景、文化语境中加以解读,就会惊奇地发现,其所富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广泛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典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内的众多范畴,它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奇迹。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印章艺术与文字几乎同时间出现,它们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之肇始。四大文明古国中: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30世纪诞生了滚筒印章;古印度在公元前23世纪诞生了皂石印章;古埃及在公元前23世纪诞生了圣甲虫印章;中国在公元前13世纪诞生了青铜印章。这些古老的印章艺术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代表了当时人类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两河文明先后被赫梯、亚述、波斯所灭;古印度先后被雅利安、马其顿所灭;古埃及先后被希腊、罗马所灭。当这些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被一次次毁灭后,其精美绝伦的印章艺术也连同它们的文明载体一起被历史尘封。
所幸者,中国篆刻艺术硕果仅存,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成为中国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中国篆刻艺术体现了天才的技艺和天才的创作、对传统有唯一的见证价值、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从历史学、艺术学、社会学、民族学、文学、文字学的角度看具有特殊的综合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表达,融合了书法、绘画、雕刻的艺术特性,强调作品中阴阳、平衡、节奏、对比的和谐,充满东方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品格的艺术性再现。
篆刻作品收藏概述
中国篆刻艺术始于三代,兴于秦汉,至元明时进入文人创作领域,完成其工艺性向纯艺术性的蜕变。
历史上,对篆刻作品有系统、成规模的收藏始于宋代,著名的《宣和印谱》堪称玺印集藏之滥觞。此后,多有尚古之士收藏、研究篆刻艺术,亦有多种集古印谱刊行传世。从而,为元明时期文人流派印章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篆刻作品的收藏是篆刻向纯艺术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篆刻”一词,始于元代,最初特指文人篆刻印章,后泛指历代(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官、私印章。通常可以分为官印、民间印、文人流派印三大类。
篆刻作品的收藏内容包括:历代官印、有价值的民间印、名家篆刻的实物及印拓、印稿、印材、印谱、篆刻家书画、印史典籍等,重点是魏晋以前的官私印章、名家篆刻和名人用印。
在当下的艺术品收藏领域内,“篆刻”属于绝对的冷门,自然就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一则,同样知名度的篆刻家比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低至几分之一乃至几十分之一,有极大的升值空间;二则,篆刻艺术的特质决定了它在辨伪上的简便性和准确性,赝品较少,风险较小;三则,目前收藏界对篆刻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其经济价值被严重低估,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价格断层,应当引起重视。
当然,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篆刻艺术”,在国内外有关机构、学者的研究、宣传、介绍下,其文化、历史、艺术等综合价值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卓然凸显。相信若干年后,篆刻作品的收藏格局定将发生重大变革,个中春秋,不可不察。
但是,需要认识到,就目前而言,篆刻艺术作品收藏市场尚未真正形成,故而,其变现能力是所有艺术品收藏中最差的,应严格区分收藏与投资的界限,勿有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