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社会新闻>正文

学校周边“五毛”食品网上难查“身份”

A-A+2014年9月18日09:17张家口新闻网 评论

学校周边“五毛”食品网上难查“身份”学校周边“五毛”食品网上难查“身份”

  现场调查:“五毛”食品很受学生欢迎

  记者 渊普 实习生 秦洁芸 屈嘉伦

  对于学校周边销售的辣条等小食品,相信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会陌生,这些食品因只卖五毛钱,被统称为“五毛”食品。根据市民举报,连日来记者深入到桥东区、桥西区、高新区等小学周边摊点调查发现,一些小店销售的“五毛”食品存在假冒伪劣现象,每种“五毛”食品的添加剂少则两种多则十多种。有的“五毛”食品上标注的QS号在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上根本查询不到,有的“五毛”食品上服务电话是空号。这些充斥在校园周边“馋”住学生、“愁”坏家长、“难”倒老师的“五毛”食品令人担忧。

  记者走访市区多所小学,无一例外,学校周边小卖部都把“五毛小食品”摆在了显著位置推销。下午4点半,放学出来的学生刚走出校门,就三五成群地涌入小卖部买这些“五毛”食品。在宝善街某小学门口的摊位前,记者看到“五毛”食品被分装在十多个纸箱内。时不时地有刚放学的小学生购买这些“五毛”食品。

  听闻记者要购买,该摊主主动帮忙挑选。“这个凉皮、酱板鸡卖得都很好,孩子特别喜欢吃。”看到包装袋上有些油渍,摊主拿出一块灰黑色的抹布擦了擦。“只是外面脏,里面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位摊主告诉记者,就是这样的零食,他们一天能售出几十元到一百元左右。“附近就我一家,这些食品卖的不错。”

  在光中路附近某小学,下午放学的时间,陆续有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班级走出校园,列队走至路口孩子们解散后,大多小学生找到接自己的家长快速离开,有的孩子便三五成群走向附近的小卖部购买“五毛”食品,回家路上边走边吃。记者观察发现,购买“五毛”食品的多是没有家长接送的孩子,还有的是由爷爷奶奶接送。

  在桥西区附属医院附近某小学,环视四周,虽未发现地摊上卖辣条等“五毛”食品,但学校周围几家贴有“儿童食品”字样的小卖部还是引人注意。

  记者走进一家小卖部询问有无“辣条”出售,老板警惕地问“是你吃吗?”,听说是孩子想吃后,她从桌上不显眼的一角端出个纸盒,里面摆放的正是臭干子、开胃鸡筋等孩子们口中的“辣条”,当介绍到一种“佳龙”牌海苔时,她说“这个孩子、大人都喜欢吃”。在学校门口正对面的文具店前,老板指着售卖台边角处的两袋“五毛”食品热情地向记者推荐,“‘虾扯蛋’是辣的,要吃不辣的就拿‘骨肉相连’,蓝袋的‘百事可牛’卖得最好。”在学校南面一家规模稍大的超市内,记者看到进门右手边最下层货架专门用来摆放“五毛”食品,种类达13种之多。

  随后,记者在其他学校周边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家长老师抱怨:孩子购买难管制

  一说到“五毛”食品,在某单位工作的王女士恨得直咬牙。她儿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尽管家中水果各种各样,孩子还是喜欢偷偷买“五毛”食品解馋。多次和孩子说,这些“五毛”食品吃了对人不好,会生病的,但是孩子根本不听。

  在某小学工作的张老师虽然未看到学生在课间吃“五毛”食品,但她心里清楚得很,有些孩子会背着老师偷偷地吃。“就像五角一包的辣条,那个味道别提多难闻了。”只要上课铃响,张老师走进教室闻见浓重的辣味,就知道有学生在偷吃“五毛”食品。

  说到如何杜绝,张老师直言:“没办法,管得了校内却管不了校外。”张老师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喜欢在孩子身上放一些零钱以备不时之需,而孩子却控制不了诱惑拿钱购买“五毛”小食品。“学校之前禁止零食入校,也是为了保证孩子在校安全。可出了校门,学校也没办法继续监管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其中一位家长的回答较有代表性,“听孩子说班里有同学吃辣条,可能是趁家长不在买的。现在外面的东西越来越让人不放心,我们要求孩子一律不从外面买吃的”。

  记者调查:厂家电话多是空号

  通过“五毛”食品外包装提供的信息,记者发现此类食品的产地较为集中,大部分来自河南、湖南等地,从外包装根本分辨不出哪些是三无产品,哪些是正规厂家生产。

  在一款名为“台式烤香肠”的调味面制食品包装袋上,记者看到配料为“小麦粉、饮用水、大豆油、食用盐、辣椒、花椒、孜然、天然香辛料”,但添加剂一栏却列了十几种: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辣椒红、糖精钠、山梨酸钾、食用香精……这些叫不顺口的添加剂不禁让人惊叹:这吃的到底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尽管添加剂多于配料,但这些小食品外包装上无一例外地都注明了QS生产许可编号,看起来还算是正规。记者随机抽取十包,登录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对其厂家的QS信息进行了查询,结果显示其中三家能查到,有四家显示“数据更新中”,四家显示“无此信息”。即使有的食品能查到QS号,但是服务电话却是空号。同时,这些食品的生产日期也标注得模棱两可,有的生产日期已经到了临界期,有的已过期半年仍在销售。

  按照包装袋上标明的厂家联络方式,记者试图联系厂家一探究竟。哪想到五种食品只有两家电话能够接通,其余三家联系号码为空号。

  校园周边销售的“五毛”食品都从哪里来,为何这些食品屡禁不止,就此事记者还将持续关注。(本版照片秦洁芸 渊普摄)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