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社会新闻>正文

张家口阳原县貂头制作 “老手艺”富了小山村

A-A+2013年6月20日09:52张家口新闻网评论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段晓芳 通讯员 付有才 田建辉

    记者一行沿着张家口阳原县揣骨疃镇西平坦的乡村公路向前走便到了曲长城村。“这是我们镇最大的行政村,最出名的是貂头制作。”同行的人介绍。

    记者一行走进村边的一户人家,主人宋艳明正在院里钉皮子。一块润湿的皮褥子已经铺平在一张木板上,他一手捏起一个小钢钉,一手拿着小锤子,“叮叮叮”,手起锤落,眨眼间,小钉儿敲进木板。宋艳明做貂头碎皮加工20多年,以前是自己缝皮子, 现在当“小老板”,家里开起了手工作坊,村里好多人给他打工。

    走进宋艳明家工作间里,几个村民正忙着手中的活儿。“这个是长城头,你看,像不像弯弯曲曲的长城?”负责修剪的杨桂英拿起几块碎皮,现场组合起来,梅花头,平头、鱼鳞头……不足婴儿巴掌大的小貂头碎皮,竟然有十几种拼接方式,依据颜色分出白、黑、棕、灰、红、绿等四十多个种类。这些别人眼中的废料貂头,在杨桂英她们巧手的精心侍弄下,经过十几道工序,变成一条条长110厘米、宽50厘米的标准褥片。

    “都是老手艺了。早在70年代,村里就有专门加工貂皮碎料的皮毛厂,培养了一大批碎皮加工的能工巧匠,成为全县唯一一个进行貂头加工的专业村”。村主任周进先介绍,随着阳原皮毛产业的发展,富余了大量碎皮,这些碎皮让曲长城村人看到了商机。凭借着传统手艺,曲长城村发展起貂头加工业。

    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村里的貂头加工业逐渐发展为全村的富民支柱产业,形成大户带小户、小户带散户的经营格局。目前,全村有1100多人进行貂头碎皮加工,年可加工褥片30多万条、产值达9000多万元,并辐射带动周边籍箕疃、双树、独山等十多个村子3000余人。去年,村里成立了皮毛产业协会,吸收会员200余户。山西、北京及本地加工客商纷纷上门抢购。

    “貂头加工是村民致富的‘法宝’,我们要把这个产业做大,要把褥片的初级加工向成衣的精细制作转变,要让开在家里手工作坊摇身变为成衣制作车间。”说起未来发展,村主任周进先信心满怀。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