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旅游>正文

张家口旅游推荐之镇朔楼

A-A+2014年7月24日16:18宣化区宣传部评论

  走在宣化南北繁华的街道上,巍然耸立着三座全国重点文物,让千年古城充满历史风韵。距清远楼200米,就是宣化老百姓俗称的鼓楼,又称镇朔楼。镇朔楼与清远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彩,撩拨着游人对她的好奇与想往……

资料图资料图

  始建于明代早期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朔楼宏伟高大、古朴庄严、工艺精湛、伟岸雄奇,与当时大规模的城防工城同时兴建。

  自古以来,宣化有着特殊地理位置,为了加强边塞的军事防御功能,从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封建统治者一直没有停止在宣化修筑长城,包括战国时期的燕长城、和后来的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都在宣化周边留下了遗迹。

资料图资料图

  明代正统初,宣化、大同一代时常遭受北方蒙古部族的侵扰,双方经常因蒙古部族的入侵掠夺而发生争战,严重扰乱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生产秩序。面对蒙古铁骑的冲击,宣化年久失修的土城墙难以抵挡。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罗亨信奉旨在宣化大兴城防工城,整个工程历时6年,将城墙加宽加高,在城墙外侧包砌1.5米厚的城砖,与此同时,在城内建起了镇朔楼。

  镇朔楼通高25.10米,南北长28米,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1052.3平方米,墩台下有南北相通的城门,是一座九脊、歇山顶楼阁式木结构建筑,是河北省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鼓楼。她体量宏大、青砖绿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规制较高,以建筑载体的形式揭示了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资料图资料图

  为什么把鼓楼称作镇朔楼呢?她的名称源于镇守宣府镇的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当时的宣府镇是明代长城沿线上最重要的军事重镇,素有“九边之首数宣府”之称,长城沿线上九个军事重镇中屯兵最多的当数宣府镇,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军城”,明王朝对宣府镇军事统领的任命也非常重视。明正统年间,全国共有总兵62员,但在总兵中被朝廷封为挂印将军的仅有8位,而其中之一就有宣府镇的镇朔将军,如镇朔大将军薛禄、谭广、杨洪、朱谦等都是明王朝战功显赫的风云人物,可见宣府镇的军事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举目观瞻镇朔楼顶檐下那两块木质的大匾,那精美的图案、那遒劲的字体无不吸引着游人,北侧是绘彩雕龙的“神京屏翰”大匾,长6.6米,高2.4米。清乾降十年(公元1745年),清高宗乾隆皇帝巡视塞北,途经宣化,驻跸至此,宴请文武百官、检阅清兵部队。巡访中,看到宣化府治理有方、军民团结、城防坚固、民风淳朴,乾隆帝龙颜大悦,特为宣化府御笔亲书“神京屏翰”,由时任直隶总督那苏图制成巨匾悬挂在镇朔楼北侧。“神京”是指清代国都北京,“屏翰”意思是屏障,喻意宣化是北京的浩大的屏障,一语道明宣化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大匾边框雕刻出腾云飞舞,姿态各异的出海蛟龙,出神入化、刻工精细,烘托出乾隆皇帝苍劲有力的“神京屏翰”四个大字,尽显卓越气度、王者风范。南侧是1987年复制的“镇朔楼”大匾,大匾长6米,高2米,原始大匾是出自清代乾隆年间宣化知府王者辅的手迹。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