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1月15日专电(记者杨帆)“近30年时间一点点地修复,旧貌才得以还原。”定州塔下的石板路上,河北定州塔文保所所长安亚飞边走边说,对于文物保护以及后期开发要有耐心,要能“慢得下来”。
“中华第一塔”定州塔位于定州市城内,又称开元寺塔,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一座砖木结构古塔,始建距今已963年。定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曹祖旺说,塔身11层总高83.7米,目前定州市区内能高过古塔的建筑也没有几幢。
记者采访时环顾古塔四周,抬头可见檐上砖瓦依稀泛红。安亚飞指着一些小修小补的痕迹说,百年前一场大灾险些葬送宝塔。据记载,1884年6月一场地震导致古塔出现垮塌,八角形的塔身东北角从塔顶至塔座之间完全塌陷。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急剧动荡之中,残破的定州塔无人过问。此外,由于古塔工艺和用料复杂,更无人能修缮,这种状态持续了100年。
1987年,国家和河北文物部门合力投入2000多万元对残损的古塔进行修缮。“当然不能大破大建,”安亚飞说,“但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前期测绘、调查持续很长时间,专家论证会开了几十次。”
全程参与古塔修复的工作人员陈俊峰对记者说,古塔修复首先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自身比重失调。由于塔身内砖的规格约有十几种,各部分受力不同,无法直接用现代的砖瓦水泥进行加固。此外,定州塔上层部分存在自主“偏转”的情况:每年夏天会略向西南方偏,冬天会略向东北方偏。
“最开始只能一点一点用简易结构进行实验。”安亚飞介绍,“为了让古塔更‘安稳’,最后决定旧塔体和新塔体用钢筋进行连接,每修补一层,都停工一段时间等待新建结构自然下沉,让新旧两部分进一步‘吻合’。”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定州塔为确保维修效果,曾长期封闭,2003年之后以15元的门票价格对外开放过几次。安亚飞说,塔身修整虽然已经有28年,但我们不图从速修好、搞开发挣钱。
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的不断升温,各地盲目、不规范的改建和修缮争先上演,导致一些珍贵古建筑被破坏,身形犹在却丢了原有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不禁让人反思。
“虽然动工近30年时间,我们并不着急;技术要求之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反复细致地修改保护方案。”曹祖旺说:“文物破坏不可再生,要遵循保护为主的理念,大拆大建可以用于改建地上文物周边环境,而旅游应该为文物本体保护让步,一切都要慢下来。”
国家文物局专家崔兆忠已年过八旬,曾主持国内多个古塔的维修,从头参与了定州塔修缮工作。“像定州塔这样的国宝历经风雨,关系到当地文化的根基,动它一丝一毫都要谨慎考虑。”崔兆忠说,自己一辈子只修了几个塔。
如今,古塔外观修葺基本完成,一些细节的处理也已进入收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