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所属企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同日,京冀创新合作推介会同时举行。
这是保定市和中关村创新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手段携手区域共同发展,努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探索。在当日举行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暨京冀创新合作推介会”上,华北电力大学、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中科院华南计算技术研究所、赛伯乐投资集团等14家单位签约成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首批合作伙伴。这是国内首个京津冀区域合作创新中心。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京冀“6+1”系列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该中心的正式揭牌,也意味着保定市与中关村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已经全面启动。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由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通过植入中关村基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集聚高端要素,营造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成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将通过对创新资源整合,搭建线上创新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空间,形成线上交易、物理空间、创新政策、创新人才、科技金融、技术平台聚合的完整生态链系统,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创新资源。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创新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人才培训平台等服务。在空间布局上,分为产业服务区、企业服务区和公共配套区,将吸引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装备等研发类高端企业入驻,形成创新产业集聚。
通过专业化创新服务团队运营,积极构建保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及企业成长,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逐步打造成研发孵化、总部办公、创新服务的创新载体,创建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点,形成引领、辐射、服务、带动保定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型产业发展的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和科技中心。为科技新城在区域规划、开发模式、高精尖产业发展以及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起到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到2018年,初步建成京冀地区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基地。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设,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天时:当前,正处于国家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的重要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为建设“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地利:保定市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在参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有着独特优势。保定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京津保三角”城市合作关系历史悠久。同城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京广高铁和保津城际铁路使保定通达京津仅需半小时左右。人才支撑能力强。保定现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6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万人拥有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首位。产业基础较好,多年来培育形成以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建材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成长性好、影响力大的领军企业。“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具有区位、人才、产业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人和:北京市、河北省以及保定市政府对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项目高度重视,并获得各高校、科研单位、中关村企业家、金融单位、创新创业团队积极支持和关注,同时,专业化的创新服务团队的运营,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近年来,保定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按照中央和河北省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推动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优势,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为统领,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00余家;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超过120个,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
据了解,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按照京津、京冀系列合作协议的部署,中关村聚焦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经济区等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与天津、河北等地共建园区和创新社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建模式。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宝坻、西青,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等地谋划共建了一批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并积极探索创新协同、利益共享的机制。目前,用友软件等476家企业在河北设立分支机构1029家,龙源电力等456家中关村企业投资成立子公司616家,注册资金203.7亿元;神州数码等393家企业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503家,中科曙光等420家中关村企业投资成立子公司528家,注册资金228.8亿元。天壕节能、奥科瑞丰、碧水源、北控水务等企业在天津、河北地区实施了多项节能环保项目,为京津冀地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