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韶蕾
本报讯 春耕生产即将开始,农资供应迎来黄金时节。为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严打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保护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日,全市工商系统“2015红盾护农行动”在利民农资科技市场启动。
当日,执法人员现场宣传农资监管法律法规和农资商品知识,发放农资打假维权材料3000余份,80余家农资商户签定倡议书,承诺诚信经营,严把商品质量关。
据了解,我市全市约1750万亩播种土地,年需化肥150万(标吨)、农药1万吨、玉米种子3000万斤、小麦种子1.6亿斤,超半数由农资经营企业从外地调入并供应到农民手中。为保证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我市建立农资市场诚信体系,要求经营者及时处理破损、过期、变质商品,明码标价、不哄抬物价、不低于成本倾销搞不正当竞争,不得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
全市工商部门将在春耕、夏种、秋播时节开展化肥、种子市场专项整治。执法人员提醒购买者,购买种子要做到“三看两注意”:一看销售单位经营资格;二看“种子标签”,如果品种审定编号不是“冀审”或“国审”,即属未经审定;三看“种子包装”,整包重量超过25公斤,即为非法包装,打开包装的种子有可能掺杂使假;注意不要图新求洋高价购买未经审定的品种,给生产造成损失;注意保存购物凭证。市民一旦发现农资经销网点等违法经营,可拨打12315举报投诉。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