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目前还处于全省的“第三梯队”。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面临着做大总量的艰巨任务,也担负着群众富裕的应尽职责。如果仍以常规的发展,保持与别人同样的速度,不仅不会实现赶超,而且差距会越拉越大。
市委书记郑雪碧强调,“不唯GDP”并不是“不要GDP”。加快发展始终是承德第一位的任务,我们不仅要做到“稳中求进”,更要努力做到“进中求好”。
这是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
“承德的生态条件华北最优、全国一流,是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市委书记郑雪碧要求,必须彻底摒弃单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把生态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绿色增长极。
这是驾驭全局的掌控能力——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承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一系列既稳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政策推出。
“只有用改革的措施、市场的办法、科技的手段、法治的思维,借助开放添活力,依靠创新增动力,才能充分释放创业激情,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市委书记郑雪碧指出,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
开放创新拓展绿色崛起的通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承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开放与创新
放弃了开放,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离开了创新,就会陷入僵局甚至无法脱身。开放创新,决定着承德发展的上下进退,承载着绿色崛起的梦想与希望。
面对独特的区位优势,承德到底应该如何借势发展?
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要“靠城吃城”,北京是个大“聚宝盆”,在加强政府对接、深化京承合作的基础上,要把视角更多地盯在教育、医疗、科研、资金、项目、信息上,争取更多的引进落户承德。
“由于历史因素,承德开放开发晚。在第一轮的改革开放中,我们被甩在了后面。但这一轮,我们不能再落下。”市委书记郑雪碧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
于是,做好环首这篇大文章,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企业的合作,加强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为承德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指引和遵循。
2013年度振兴承德十大新闻事件中,“京、津、承区域经济合作纵深发展上升至政府交流层面,2013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逾千亿”成为公众投票的一大热点。
2013年,我市深化区域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项目建设亮点频现:
——与北师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微软(中国)公司、建行河北分行、河北钢铁集团、交通银行河北分行、故宫博物院亲密接触,达成或签署合作协议;
——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52所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去年1—11月份,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58个,完成投资1068.2亿元,新谋划亿元以上项目1146个。
——去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72.2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跃居全省第二位。
——承德民用机场、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双峰寺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由多年跑办获批陆续转入全面开工建设。
——去年1—8月份,新对接央企26家,合作项目77个,对接京企111家、合作项目137个。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越来越明显地向环境更好、开放度更高的地方聚集。”很多部门负责人表达出这样的共识:深化改革开放,关键要破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才能确保资金、技术、人才引得来,又留得住。
定铁律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针对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化的、有效治理的政府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
只有坚持开放创新,才能使要素加速聚集,活力充分释放。
事实证明,开放创新能够有效弥补承德发展的“短板”,为绿色崛起辟出“更快、更高、更强”的新通道。
民生改善诠释绿色崛起的内涵——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之花,催生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民之果,开创出民生事业跃进的普惠之路。
过去一年,一张民生答卷铺展在紫塞大地上,万千百姓用一张张笑脸为它打出高分。
这是温暖人心的答卷,保障民生力度前所未有;这是激动人心的答卷,民生改善幅度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