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档案馆现共收藏了从1900年至1907年期间“秦皇岛西海沿旅客登陆及接收信袋”“临近防波堤的铁路”“建筑第三、四、五泊船所”等秦皇岛码头建设情况照片33张,真实再现了100多年前的码头建设、施工、煤炭运输等场景,是馆藏中的珍品。
从1842年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攫取了中国的港口贸易和海关特权,沿海港口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试图“兴复海军”“振兴商务”,拟在秦皇岛开辟口岸。与广州、镇江、厦门、南京等港口被西方列强威逼开放不同,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没有迫于外来压力,主动开放港口。
1898年3月2日,总理衙门补奏,秦皇岛自开口岸被批准,4月3日,照会各国使节和张贴告示,宣布秦皇岛自行开埠。4月25日,外交部又奏准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自此,开平矿务局取得建港、买地、代理地亩权及优先使用权。1898年,开平矿务局在秦皇岛东盐务村设立经理处,负责办理开埠事宜,代理地亩,借资扩大港口,并利用已修筑的木质固定栈桥码头,开始运送煤炭等营业。
1899年4月,开始修筑防波堤及木质栈桥码头。施工中,利用装载量2250吨的“西平”号轮船和原有的固定木质栈桥码头,运输卸载建筑材料。到1900年上半年,筑防波堤300米,其内侧修建木质栈桥码头,码头总长200米、宽七八米,前沿水深18英尺,低潮时14英尺,可停泊较大轮船两艘。在初期的防波堤上,铺设了长约3英里半的轻轨铁路,通过港区至津榆铁路与汤河火车站相接。堤上还设置了栈房、堆煤场、灯塔。1900年下半年,八国联军入侵,当地义和团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阻止他们在秦皇岛沿海登陆,拆除了部分铁路专用线,烧毁了木质栈桥码头。
1900年6月后,英帝国主义骗占了开平矿务局,组成“开平矿务有限公司”。该公司依仗英帝国主义的势力,排除其他列强国家,独占了秦皇岛码头的经理权,于当年10月开始,续建扩建大、小码头工程。1903年10月,完成防波堤1158英尺。1914年,基本形成大、小码头1号至7号泊位的格局。1925年,码头工程全部完成,成为中国北方独特的深水不冻良港。
秦皇岛港口码头的建立和发展,对开滦煤矿生产经营的开拓起了重要作用。据历史资料不完全统计,由秦皇岛码头转运的开滦煤炭,1909/1910年度到1928/1929年度共计3019万吨,年均150.9万吨。这些煤炭通过秦皇岛码头转运,分销于国内沿海各埠,并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
1948年11月,秦皇岛港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港口码头回到了人民手中。1952年,人民政府代管开滦后,开滦经理处移交给交通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港面貌焕然一新,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3年6月4日,秦皇岛港西港东迁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天,西港区最后一艘运煤船——“帆顺999”号货轮缓缓驶离9号码头。这标志着经历115年风雨沧桑的秦皇岛港老煤炭码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