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传承:文房雅事 剑胆琴心

A-A+2015年7月8日07:00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谈琴论剑谈琴论剑
谈琴论剑谈琴论剑

  琴,书房之雅,心载文德;剑,书房之贵,魂系武功。琴心剑胆、文武天纵,天下定之。

  首先,我们谈谈琴。古琴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厚约二寸。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阴阳之合,造化万方。琴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琴面的弧形与琴底的平则象征着古代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龙池凤沼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它那清幽脱俗的声音早已和悠久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和独具特色的中国哲学,美学,伦理学及其他人文思想融合在一起。古琴有别于其他乐器,它是自古文人用来陶冶性情的专有的圣洁之器,文人用它来抒发情怀寄托理想,会友时互通心趣,独处时修身养性,琴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它不是大众的表演艺术,不在于“他娱”的表演意图,而是以“自娱”养生之修行为主旨,它的目的更在于“养生”、“修德”等。《左传·昭公元年》载:“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韬心也”。宋朱长文《琴史》也说:“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认为琴的主要功用是教化和修身。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古琴的文化内涵称之为:琴道。

  说起古琴的五行与阴阳,其实也是与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有着很厚的渊源。古代风水都按照五行八卦来定位,一样有周天365度。有各个方位的五行生克,有阴阳两气运行之规,有12地支的生克变化。而阳宅中的讲究也是天地人三才合一,相辅相成的格局才是最好的格局。古琴的五音为五行,五行齐全包含阴阳,本身就有化解冲射的作用。如果在文昌位,也会起到辅助文昌之功效,闲暇弹奏又等同于音疗,因为古琴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正五意(权和,劲正,奋厉,舒缓,和平),可调和五脏(脾,肺,肝,心,肾)。用中正敦厚、清微澹远的音乐特性调整人体五脏以达到养生乃至治病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身体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健康长寿。关于古琴,其实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展开,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了。下面,咱们谈谈剑。

  剑,早期为实用的战争冷兵器。《逸周书·克殷解》里有这样有关武王带领西周军队攻入朝歌的一段描述:“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这里轻吕就是剑。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就已直接把轻吕译为轻剑。随着历史的发展,剑的形制从短到长;剑的材质从青铜到钢铁,剑的外观从实用到精美。

  剑文化是在剑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最早应该在西周政权建立之后,改变虎贲军职能,把军队实用技能改为礼用时开始的。《礼记》卷37《乐记第十九》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武王“克商之后,修文教也”,这些实用技能逐渐演变为礼乐教化的古典教育的一部分。

  剑从防身武器到战争近战武器的主要品种,贯穿了西周、春秋、战国直到汉初。春秋到两汉时期,不仅仅武士与侠客热衷于击剑,文人骚客也爱配剑并论剑。司马迁的先人在赵国的一支,就曾以传授“剑论”而闻名。春秋时期的典故“季子挂剑”也充分说明了剑在当时的礼器地位和人们对剑的重视。司马迁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讲到:“非信廉仁勇,不能传兵论剑,与道同符,内可以治身,外可以应变,君子比德焉。”,把论剑提高到了与道同符的高度。明确的写出了剑道的内涵。后来在《汉书·艺文志》也著录《剑道》一书。对古剑本身的收藏热基本也是从春秋开始,两汉时期达到一个顶峰。古时铸剑极为讲究,,造剑必择吉日,并且非常注重剑身纹理。纹理吉祥则为善剑,纹理不吉者为敝,弃之。善剑纹理:悬薄文、保双蛇文、带羽文、圭中文等;敝剑纹理:无文、纵有文而在坚中者、及云气相逆等。这都是剑的文化性的开端。直到后来古剑常用七星与金钱纹装饰。七星主杀伐,金钱纹度人魂魄,取“断人生死,度人升天”之意。直接表达了中国武道兵家的止戈为武,杀中见仁的哲学思想。

  两汉时期,上层社会崇拜古剑,轻视新剑之风盛行。《淮南子·修务训》曾说,一柄通体破损的剑,只要“称以”楚顷襄王之剑,“则贵人争带之”。这也是当时社会上层文化权贵阶层对先贤对历史与古老文化的崇敬之心的清晰写照。

  汉代后期,剑的文化性和礼器属于就远远大于了其实用性。战场上的实用器被刀所替代。而剑做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一直留在了贵族文化里,皇帝等御用宝剑都是如此。做为文人雅赏、道家风水镇宅之物的剑文化也一直持续至今。做为文人雅玩,突出的是剑本身的历史文化性和铸造工艺的精美度。当在家中摆放时,又涉及到了古老的道家风水理论,这些和古琴在家中摆放有异曲同工之妙。

  琴心剑胆一直是中国文人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唐代伟大的文人豪客李白也曾自荐到:“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此文明确地表明,让李白引以自豪的,不是自己的“文采华章”,恰恰是自己的“剑术豪气”。《新唐书。文苑传》指出:“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史料还云:“李白曾携好友吴指南,行在山中遇猛虎。吴指南惊吓过度身亡,李白为保好友尸体,不为虎啖,仗剑与虎对峙,终以剑逼退饿虎。”一个崇文尚武、侠客之风的潇洒文人形象跃出纸面。

  古琴与古剑的文化传承,也是古代中国崇文尚武精神的体现与延伸。金木合,刀隐于匣为威,剑藏于鞘为镇,金克木,冷刃显现为煞。剑,金木合,如水火既济,古剑至纯至阳,带天地之正气,效果更佳;琴,丝桐鸣,天地正音。金克木,琴韵因此而生。从此生生不息,金木水火土,大雅五音润万物 。

  文:孙鉴

  来源:古韵龙吟琴馆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