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河北蔚县剪纸,全县从业人员3.8万余人,年产剪纸600多万套,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4亿元……蔚县剪纸为何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这是因为当地不仅重视蔚县剪纸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化经营,还重视剪纸的艺术创新。
蔚县剪纸不靠“剪”而靠“刻”
剪纸是中国汉族民间非常普及的一种工艺,在国内众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剪窗花”的习俗。但是在这众多的剪纸艺术中,河北蔚县剪纸则自成一派,堪称剪纸艺术中的奇葩。蔚县剪纸是全国目前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重彩点染的剪纸艺术形式。2009年,蔚县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汉族民间艺术。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名为剪纸却不是“剪”出来的,而是“刻”出来的,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通过市场化运作拓展生存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苑利称,与保护文物一样,要想通过纯而又纯的“保护”来维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事实上是很难的。单纯的保护不但会因资金的匮乏举步维艰,也很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藏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多数国家都会在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常传承的前提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适度的商业化经营或产业化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能否对其实施“商业性经营”与“产业化开发”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生存”是各个行业之所以存在的先决条件,对于非遗领域来说也不例外。那么能否生存下去、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这是大多非遗项目面临现实问题,而这一现现实问题与“商业性经营”与“产业化开发”也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随着国内对非遗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的逐步推进,不少非遗项目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些非遗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在这些走市场的成功案例中,蔚县剪纸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一个非遗项目。当地把非遗剪纸项目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把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业,不仅将蔚县剪纸远播国外,还取得了年产值数亿元的成绩,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紧跟时代潮流保持艺术创新
蔚县剪纸为何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这是因为当地不仅重视蔚县剪纸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化经营,还重视剪纸的艺术创新。
当下,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伴着栋栋高楼大厦的崛起,“贴窗花”的习俗在不少地方也随之淡化。对于这一变化,新一代的蔚县剪纸传人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应对之计,他们在继承蔚县剪纸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在剪纸的题材、造型和着色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作出时代感强剪纸作品的时尚。
蔚县剪纸传人高阳称,不仅要重视剪纸的宣传推广,还要对剪纸进行艺术创新,设计出符合时代审美和市场需求的剪纸作品。在剪纸作品创新方面,高阳举例称,针对年轻人消费群体,可设计制作动漫、卡通人物形象的剪纸作品;而对于现代的居家布置而言,则可从剪纸的题材、造型和着色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便于装置的装饰感强的剪纸作品。在高阳看来,没有市场或市场认可度不高的剪纸作品,这样的剪纸作品也就没有生命力,长此以往,此类剪纸艺术也就无从发展了,最后只能被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