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盐铁之议曾持续四个月

A-A+2015年3月4日07:15新文化报评论

  案例———盐铁之议

  4个多月辩论“国营”还是“民营”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均为专制政权,国家施政缺少民主讨论,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会议不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西汉中期的“盐铁之议”。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2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召开了盐铁会议。会上,以代表民间利益诉求的儒生为一方,与以代表政府利益的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就武帝一朝的内外政策之得失,特别是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等展开了大辩论。

  出席会议的政府官员有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及民间代表共60余人,会期前后长达4个多月。

  后来,桓宽把会议纪要整理成了《盐铁论》一书,成为研究汉代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主要文献。

  辩论双方:官府VS平民

  作为辩论的一方,当时的“民意代表”儒生的“学名”是贤良和文学。前者原为平民或担任过小官吏的知识分子,后被官府举荐为“贤良”;后者则是平民身份的知识分子,多来自民间,他们“发于畎亩,出于穷巷”,有的甚至“衣冠不完”,代表了下层社会的民间利益。

  他们发表言论说,“食禄多非其人,以妨农、商工市利井之利未归于民,民望不塞也。”认为只有让经济顺其自然,政府不妄加干预,才能使四民各安其业。

  作为官方代表的桑弘羊,是制定和推进盐铁官营等各项经济政策的主角,他竭力为政府的既定经济政策辩护,认为对方不了解大政全局,不体谅政府的难处。

  辩论背景:盐铁官营致商人破产

  这个会议的背景是剧烈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汉武帝执政后,经济政策上改变了汉初以自由放任为主调的经济政策,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实施了盐铁官营、酒榷专卖等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目的是为了解决讨伐“四夷”的军费、抑制地方势力发展,以及解决中央政府财政危机。但这些政策也加重了商人的赋税,导致民间商业窒息,许多商人破产。

  辩论结果: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

  这次大辩论涉及到政治、经济、民生、内政、外交等方方面面,但核心议题是要不要国家对盐、铁、酒等进行垄断经营,与民争利。

  代表政府利益的桑弘羊主持汉代财经事务长达30余年之久。就连反对盐铁官营者司马迁也承认桑弘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饶”的理财效果。

  会议结束后,朝廷仅仅罢去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其他各项政策仍维持不变。但桑弘羊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的挫折,霍光借助贤良文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舆论支持,经济上也使得官营政策有所收缩。

  观察———政事堂取消

  古代“议会”制度逐步瓦解

  宋朝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唐朝的一套统治系统,其中包括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及政事堂议事制度。

  到了元明清时期,政事堂已不再设立。明清时代成为君主专制的高峰,自秦汉以来一直沿用的宰相办公会议取消,另行设置属于皇帝秘书机关性质的内阁、军机处,协助君主独断朝纲,古代“议会”制度逐渐走向瓦解。

  到了晚清,各类行政会议已经到了古代会议历史上最荒谬的年代,文雅点说,是“有会议之名,而无会议之实。”

  晚清时的会议只是“表演”

  当年的《申报》社论作者曾记录了一次由王公大臣召集的部院会议,关于会议过程描述如下:

  王公大臣坐定寒暄之后首先讲话:“今日交议之件应如何办法,诸君请各抒所见。”于是大官看看小官,请其“各抒所见”。而小官则谦让未遑,彼此推荐,结果共请大官发言。大官亦不敢出一言,异一议,转请王公大臣“赐教”。王公大臣乃端坐正容,谓“此系朝廷交议之件,各官理宜各抒所见,幸勿推让”。

  各官虽嘴上唯唯诺诺,但仍无敢出一辞,发一议。然后王公大臣则侃侃而谈,最后谓:“今日之事惟有如此办法,未识诸君以为何如?”一时诺诺之声雷动,一则曰“王爷明见”,再则曰“中堂高明”,于是会务秘书拿出议案,自上而下由各官签押于上,以俟次日覆奏。会议之事大体完毕,上坐者打打哈欠,伸伸懒腰,起身说道“时不早矣”,遂命驾先去,各官亦次第皆去。其有异议者,则不与会,盖其人亦寥寥焉。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玉认为,那时候的出场开会者只是“表演”而已。在会场上,高级官员们互相谈天说地,品鉴鼻烟,把玩烟壶。低级别的会议上,则大谈鸦片。

  正如《申报》社论作者所言,西人之开会,是先“会”而后“议”,华人之开会,则是“议”定之后再“会”。既然已经议定,则开会亦可,不开会亦可;会中有所讨论也可,无所讨论亦无不可。

  当然,晚清时就有人注意到中国人不是没有“议”,只是在会上无“议”或少“议”,背后或会下的议论要多得多。

  随时可“谏议”值得关注

  检点历朝历代,在专制年代里,会议的质量与高效是极少见的,臣僚们提出建议的方式与现今的代表委员们大体相似,就是提出建议、提案和议案,古时候叫“谏议”。需要注意的是,古代的“谏议”是随时的,与现今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般只在两会上提出想法不同。比如贾谊的三农提案《论积贮疏》,再比如董仲舒的提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延伸———失败的尝试

  晚清最后10年

  开始了不得已的改革时期,史称“清末新政”。1906年开始的清末预备立宪准备为中国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国体变更”的结果是将帝制改为共和,君主变为总统,资政院变为国会,责任内阁变成了国务院。但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文字中不见“国民”字样,还把国民称为“臣民”。

  1910年10月

  作为“立议院基础”的资政院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常年会。议员分“民选”、“钦定”两种。这次会议开了100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民意的法定机构。议员们高谈国事,抨击政府,中外记者到会旁听,报刊报道评说。

  辛亥革命爆发后

  1912年,清朝瓦解,当年8月,北京临时参议院公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正式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但在选举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力量干涉、把持选举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拉拢选举人,拉票、抢票、冒名顶替、重复投票等司空见惯,贿选成为主要的竞选方法,每个候选人要花费4~5万元。当时的武昌街头曾出现这样的大字报:“君主专制,卖官御吏,富豪专政,典卖议员。”

  1913年3月

  国会选举结束,国民党大获胜利。3月20日晚,主持国民党党务的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成为国会选举最黑暗的一幕。

  参考资料:

  《唐代朝会制度研究》、《盐铁会议的本质》、《古代的“议会”和会议》、《旧中国国会兴衰述评》等。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