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沈从文的书法

A-A+2015年3月13日07:13南方都市报评论

  沈从文的书法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第一流文学家、小说家、老报人、著名教授,也是书法家和多方面的学者。他有一部书名《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皇皇巨著,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和我在北京相见后过一些时候,该书行将付印前夕,书店请沈从老来广州,住在站前路招待所就近校订最后一次清样。

  一天,沈老和中山大学著名教授、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也是书法家的容庚、商承祚二位相约,同到我当时住在海珠桥南前进路上的寒舍相聚。记得他们三位都是1902年生人的同庚老友,如健在如今都该是113岁的人瑞!

  容、商二老先到我家,他们有议论一阵子我客厅墙上挂着的一轴有400多字的沈从老书法条幅,从后面空白处新加一跋的前句可见,那是“从文习字丙辰夏,时年七十进五,于北京窄而霉小斋乱稿堆中”所作,后句的“苏晨兄教正,弟沈从文时年七十七”,是两年后送给我的时间。容、商二老一时都惊讶于沈从老这位大作家的书法根底也如此之深。我估计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多年间沈从老对书法下过怎样的工夫,顺便向他们说过一些相关情况,如沈从老读罢小学15岁参加湘西土著部队,做月薪4块大洋(也就是银元)的上士司书。他平时省吃俭用,但是肯花17块大洋买一本字帖勤苦临帖。正是因为用《曹娥碑》字体誊录公文得到上司赏识,才升任月薪9块大洋的机要收发。部队调往川东,他舍得丢去这样那样,却是不怕“累赘”带上花6块大洋买的《云麾碑》、花5块大洋买的褚遂良《圣教序》、花5块大洋买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花两块大洋买的王羲之《兰亭序》。有一段时间,他有在他住房的墙上挂过一个小条幅:“胜于钟(繇)王(羲之),压倒曾(农髯)李(梅庵)”;钟繇、王羲之两位古代大书法家名声如雷贯耳,自不必说;曾农髯、李梅庵是当时两位在湘西名气颇大的书法家,少年沈从文哪管什么天高地厚。

  部队从川东回防湘西,沈从文被调给一位统领做书记。此人好古,有5大楠木橱柜的古玩和10箱古书,这可方便了沈从文,他一有工夫便翻看那些古书画或古书,增长的见识从而也有助于他进一步提高书去水平。1921年,北洋政府的内阁总理熊希龄为他一位手下之殇立碑,就是请19岁的沈从文写的碑文。1987年大画家也是作家的黄永玉教授得到一份这碑碑文的拓片,他拿给著名书法家黄苗子看。黄苗子的评价是:“这真不可思议;要说天才,这就是天才,这才叫天才……”

  我说得蛮得意,容、商二老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句也不掺合,弄得我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乃至怀疑他们是否早已经知道,甚至知道得比我更多,多余我多嘴多舌。还好,正在这时候,沈从老和夫人张兆和老两口也来到。沈从老和容老、商承老相见,自有他们的一番热乎,提到的一些他们之间的陈年往事,我也插不上嘴。他们比我大28岁,写信、赠我书法作品落款处上款题“苏晨兄”、下款自称“弟”,这种“称兄道弟”不过是出于所谓“忘年交”的传统式客气,当不得真。

  寒舍“格”招牌

  在其后的清茶畅谈中,三老的谈资,有许多值得一提。我沏了一壶“铁观音”,用他们的名义说服附近的正心茶楼特别给做了几款点心趁热送来,这就陪着四老饮茶闲话。他们的闲谈也多有学问。沈夫人张兆和、还有我,主要是听。商承老见我插不上嘴,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谈到想写一篇《门边议“官书”大招牌》,以对书法艺术不敢称“门里人”、大胆称“门边人”的身份,展开来从大招牌显示的“招牌现象学”、“招牌社会学”、“招牌经济学”、“招牌心理学”等方面的特定“内涵”,试着议一下“官书”大招牌为什么会一时那么盛行不衰?(稍后这种情况有被中央禁止)

  商承老第一个表示赞成,特别是从花大价钱“润笔”,求得一条高官“手泽”,这对工商部门、税务部门、公安部……都能取得“泰山石敢当”的作用,算细账很“划得来”。不大爱说话的容老也接商承老的话头,补充谈了他所反感的一些相关不雅现象和不雅情况。

  想不到沈从老却是对“格”招牌兴趣更大(“格”者探索也;《礼记·大学》有“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致知”)。他说他在北京大学做教授的时候,和北平一般文化人一样,也喜欢有空儿到琉璃厂转悠。那时候他就注意到,琉璃厂的百十家商店的招牌,多半是近两百年名流显宦的手笔。对那些招牌上的字笔,他的看法是:虽然因为招牌上的字数不多,难尽个人所长,但是在同一限度中,还是能多少看得到一些题写者的各自不同风格和性格(我体会这话的意思应该是说,别管他们笔下有多少“杂色”,怎样的书法水平高低,却是到底还称得起不同书法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沈从老把这些招牌按时代划分开来细“格”,他的看法大抵是:

  乾隆、嘉庆之际(公元1376- 1802年),多是宰臣、执政、名公、巨卿手笔,刘墉、翁方纲可作代表人物。那是因为乾隆、嘉庆时代属于清朝盛世。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崇儒重学,高官多大学者,更何况刘墉、翁方纲这些人也真的是名不虚传的一代著名书法家,商人们热衷于请这些集高官、名士于一身的人写招牌,既得官样的荣耀,又不失文雅,当然会趋之若鹜。咸丰、同治之际(公元1851-1874年),多了儒将手笔,曾国藩、左宗棠可作代表。那是因为这时候的清朝已经国势渐衰,连年战乱,统军大将才是时代明星,再加上曾国藩、左宗棠虽是元戎也是货真价实的书法家和学者,商人们热衷于请这些儒将明星写招牌,自然也是情理中事。

  晚清之际的招牌多诗人名士手笔,写招牌的书家相对分散,那是因为清室已见摇摇欲坠,民主主义革命方兴未艾,诗人名士非当朝达官显宦,也非革命党人,一般较少政治色彩,而又有知名度和书法水平,请他们出来题写招牌,既不失身份和风雅,政治上的保险系数也高,这怎么能不成为一个新热门儿?进入民国,随着政体的改变,总统如黎元洪、袁世凱;军阀如吴佩孚、段祺瑞;“水竹村人”徐世昌的大草书、逊清太傅陈宝琛的欧体书、内阁总理熊希龄的山谷体行书,诗人、词客、议员、学者如樊增祥、姚茫父、罗瘿公、罗振玉、林长民、邵飘萍等各有千秋的笔墨,又一时各据一家的屋檐下,也是因为为国家处于变革动荡之中,人心浮动,多方拉扯,左右逢迎,而遗老新贵也愿意不失时机露露脸,捞得点儿什么。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五四运动”暴发,新露头角的名流,身份日高的戏剧演员,新旧社会两间不可少的画家,如蔡元培、胡适之、梅兰芳、程砚秋、齐白石、寿石工诸人题写的招牌应运而生。不过也有地方性,如在上海又常见虞洽卿、王一亭、杜月笙题写的招牌……

  商承老问沈从老:“您看现在呢?”他说:“听你们讲,时下广州也是能恭喜发财就上上第一吧?”我插了一句:“广东省长叶选平的颜体书法也不错。趁热吃点心!”忙把话岔开。

  附带再说一句:事后我还真的把《门边议“官书”大招牌》一文写成,发在广东书法家协会的豪华书法杂志《书艺》创刊号上。还写了《沈从文“格”招牌》一文,发在《南方日报·海风》上,还得了奖。

  作者:苏晨

  苏晨,散文家、出版人,著有《天南地北》等,现居广州。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