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旅游>正文

张家口旅游推荐之宣化古城

A-A+2014年7月24日16:05宣化区宣传部评论

新世纪广场新世纪广场

  为更好地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2005年,宣化区委、区政府启动了“爱我宣化,修我古城”社会公益活动,掀起了保护文化遗产、建设精神家园的热潮,正式拉开了宣化古城修复工程的序幕。目前,已经完成了大新门城台、城门楼复建,两侧各50米的马道,3120米的城墙修复及西北角角楼的修复工程,经过两年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宣化古城墙的修复工程。修复后的大新门城楼再现了宣化军事重镇的风貌,为更好的保护古城其它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宣化古城墙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十大著名古城墙之一。城墙外现修建了以大新门为中心的西城垣公园,是集绿化、休闲、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功能性街区。

  在巍峨的西城墙上,原来高耸的西城墙门楼只剩下墩台遗址。2009年,在此基础上依历史风貌复建的大新门城楼竣工,为重檐歇山顶崇台楼阁式建筑,城台底部长34米,宽18米,大新门城楼通高24 .75米,远远望去,仿佛又见黄沙落日,剑影刀光……

宣府镇疆域图宣府镇疆域图

  宣府镇是明长城上九个军事重镇中最重要的一镇,规模最大,屯兵最多,长城沿线陈兵100万,而宣府镇管辖的长城沿线上屯兵最多时竟达15.7万人,据统计,仅宣化城内驻军最多时曾高达56000人。宣府镇陈兵最多,名将如云,武器装备先进。为了展示古城墙历史的防御功能,再现“军镇”风采,在城墙炮台上复制了5门明代“大将军”铁炮。大铁炮长2.6米,口径0.20米,重1680公斤。城墙上还竖有明代战旗,用来固定战旗的两块石头,叫夹杆石,距今已有600多年,是明代城墙上遗存至今的的重要文物,是这座古城曾经烽火硝烟、战事频发的历史见证。

  整座古城包括位于宣化城南著名的拱极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拱极楼是古城城防建筑的一部分,由时任镇朔将军总兵官谭广创建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通高24米,为重檐歇山布瓦顶建筑,俗称南门楼,是宣化唯一保存下来的用于军事防御的城门楼。

  在明代,拱极楼叫做“著耕楼”。明成化年间,宣府镇巡抚叶文庄奏请当朝实施“团种法”,明宪宗准奏并下诏于宣府昌平门楼内立碑,以垂青史。现拱极楼回廊东侧的碑刻“玉旨”,正是“团种法”的主要内容。团种法就是军队屯田法,要求守城军队三分防守七分务农以减轻百姓的赋税,实行边耕种边戍边,因此,现在的拱极楼在明成化年间便叫做了“著耕楼”。到了清朝同治年间,长城内外一统,因而改“著耕楼”为“拱极楼”,喻意她的作用是保卫神京(北京),安定北方边境。当时还在拱极楼南面顶檐下悬挂一块由清著名书法家阎廷弼书写的“拱极楼”匾额,只可惜,这块极具书法造诣的匾额连同原有的3块石碑都毁在“十年动乱”中。

  碑刻是一本矗立的史志,拱极楼回廊西侧石碑《宣化府城工记》碑文:“番僧胡贾,冒雪冲冰,穷历绝慕,橐驼牛车来往俄罗斯者,终岁不绝……”,生动描绘出内地、蒙古高原、俄罗斯西部乃至欧洲的商人、传教士络绎不绝、风雨无阻来往于宣化府的繁华场面。此时的宣化作为一座“商城”,已经成为集散各地物资的重要商埠。同时碑文还记述了清光绪年间重修城墙,在西门外防风沙、筑堤坝、引水源、培种万株绿柳的史实。纵观古今,一直以来,宣化不愧为京都的“绿色屏障”。

  宣府镇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北御大漠、南控中原,是捍卫京都的屏障。自建城以来,抵御了无数战乱,为保卫宣府、捍卫京师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蛊惑,御驾亲征南侵的蒙古瓦剌部族,由于指挥失利,在土木堡也就是宣化附近的怀来县,50万人马全军覆没,英宗被擒。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英宗来到宣化南门之下,假传口喻企图开启城门,占领宣府。守城总兵杨洪、巡抚罗亨信识破了他们的阴谋,二位将领临危不惧,持刀威立于城门之上果断“抗旨”,誓与宣府共存亡, 也先无奈只好收兵,西奔大同。

  站在拱极楼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即古朴典雅又饱含时尚韵味的现代化城市。此时此刻,身在画中,怎能不喜爱古城宣化,又怎能不想着再蹬览拱极楼呢?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