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白布

  若干皮影人物

  匠心浑厚的腔调

  光影的完美契合

  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

  让我们置身其中 如痴如醉

  8月13日-16日晚,受河北省群艺馆的邀请,冀南新区屯庄皮影戏参加了河北省大型系列惠民演出。演出在石家庄群星和虹光剧场进行,由邯郸市群艺馆和冀南新区文教体育局共同承办,历时四天共十场。演出采用网上预约订票的方式,可现场观摩,也可以登录河北群众文化云平台观看直播和重播。

  冀南皮影戏,民间多称“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掫皮戏””单眼戏“等。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河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主要活跃于河北南部,进而影响冀中、冀北、山东、河南等一带,曾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冀南皮影较多地保持着中国皮影戏的早期面貌,它相比陕西皮影、唐山皮影,在造型、剧本、唱腔、演出形式等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差异,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屯庄皮影剧团正式成立于1936年,当时师从于苏文秀老师(成安人),后逐渐正规壮大,由石家庄皮影剧团吸纳。其人物性格活泼俏皮,形象端庄秀丽,用的是土话俚语,在当地亦极受追捧,红极一时。

  屯庄皮影选材均采用上等纯牛皮手工制作,桐油浸泡,再加之镂空雕花,透光性更强,艳丽彩绘,工艺较粗拙,具备皮影早期的古朴特色,让人物服装更具有层次感和更高艺术欣赏价值。现在艺人们手中的皮影还是在1976年第一代皮影人更新过,距今已有45年历史了。

  冀南皮影戏演员一般有七、八个人,操纵皮影的被称为“掫签”的。在演出时他要同时执两个以上的影人对打,又要随着唱白和伴奏表演各种细微的动作。其他演员各执其事,又相互配合,每场演出,他们都会显示出全能的本领,连敲带打,既拉又唱。

  据资料记载,冀南地区皮影早在宋朝时就开始传入,是宫庭皮影戏的重要嫡脉。演唱没有文本,完全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其对白幽默风趣,非常口语化,表演通俗易懂,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唱腔和曲调有“武安平调”“淮调”“老南调”“大平调”和“四股弦”等,屯庄皮影戏是淮调唱腔。

▲正在演出的剧目是《封神演义》之《孟津关》▲正在演出的剧目是《封神演义》之《孟津关》

  冀南皮影戏的影人造型粗犷古朴,采用纯牛皮刻制,其雕缕并不精细,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相法的风貌是冀南皮影的特色之一,从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宋代中原皮影“绘革”的遗风。

  影人的高度约在一尺左右,其中文人造型大多只有一只胳膊,而武将则有两只胳膊。

  剧目有《西游记》中的《狮子洞》《火云洞》《雷音寺》和《封神榜》中的《孟津关》,每场演出时长一个小时。

  省文化厅工作人员介绍:据对冀南六个县的统计,现在大多数皮影艺人年事已高无法演唱,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甚少,有的班社只留下道具,像屯庄皮影班这样能唱能舞的已为数很少,应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对于冀南皮影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是对中国皮影艺术历史、流传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对于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用演出间隙,冀南新区文教体育局为其编写富有代表性的剧目《将相和》,并简单排练,以丰富其剧目内容,更好地再现新区作为蔺相如故土的风土人情。

  稿件来源:邯郸冀南新区微信公众号、新区文教体育局;邯郸市委网信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