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如何崛起 大片小片胜出哪边 徐峥何平吵翻天
中国电影票房爆发了,更被观众接受的竟然是年轻导演、中等成本制作的影片。青年制造、多元创作,是否能最终引导华语电影踏入良性的运营轨道?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潮流生产力·华语电影 青年制造》论坛上,徐峥、薛晓璐、杨采妮、郭敬明、张猛、杜家毅、方文山等年轻导演共聚一堂,共诉成与败的烦恼,有钱或者没钱的纠结,炮轰伪大片,过程中有激辩有掌声。
关键词:代沟
大导演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作为台上最年轻的、资历最浅的电影界新人,郭敬明的发言相当激昂,像是在发表宣言和演说,现场所有的电影导演像是在被一个所导电影都还没有公映的人上课。他的主题就是,现在的观众都是年轻人,大导演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郭敬明说,近年大导演作品屡屡失手于票房,一个原因是现在观众平均年龄21岁。“上一代导演用老的观念去拍电影,没有提供年轻人想看的电影,观众依然还是会看大导演旧观念的作品,但他们会饥渴,想看更年轻的电影。”郭敬明的言论颇为尖锐,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何平就坐在现场。
“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大家都选择无视它,上一辈人不存在物质的概念,所有人穿得一样,吃得一样,他们面对的是生存问题。现在的人面对的不是生存的挣扎,人的挣扎变成了物质选择的挣扎、贫富差距的挣扎、家庭出身不平等的挣扎。”郭敬明这样描述目前观众的内心。
郭敬明发言时,何平不断点头,但最后他也从侧面提出了他的反面意见:“导演要到了55岁才成熟,很多导演最好的作品都是他50岁以后才拍出来的。”
关键词:钱 以前见面聊故事,现在聊票房
华语电影市场在2013年突然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带来这一爆发式增长的是几位年轻导演,《画皮2》、《泰囧》、《北京遇到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全部由年轻导演担纲。
市场好了,中国电影不愁没钱花了,却又带来新的烦恼。《转山》的导演杜家毅说,年轻导演的理想主义,在钱面前一文不值:“我给片方看一个剧本,对方首先就问,这是由徐峥执导吗?我说,这是我想执导的片子啊,对方说哦哦,那,你跟徐峥熟吧?你的理想化的想法会被弹回来,大家都说市场这么好,赶紧拍一个商业片吧,可是我是拍文艺片的。”对此杜家毅很苦恼:“以前见面聊的都是故事,现在聊的都是票房。”
薛晓璐也希望,在赚了钱之后,自己能够更大程度上表达自己:“《北京遇上西雅图》赚这么多钱跟我没什么关系,钱都是老板赚去了。我只能在制作和创作判断上做好,希望下一部影片制片人能理解我,让我表达自己的可能性大一点。”
那些“没钱”的导演也大倒苦水,比如张猛,不但票房没收到,还曾经遭遇观众的“袭击”:“《钢的琴》上映之后,我被女观众用高跟鞋拍了两下,她说你拍工人阶级干嘛,你有病啊。还有人说,你傻啊,这电影拍给谁看啊,我说,不是拍给你们看的吗?”
张猛说,自己目前也在试水,看看下一部能不能赚回一点钱:“我刚杀青的新片对票房要求会比以前高,因为投资比以前的影片大。《钢的琴》不到700万票房,那年《魁拔》也才400万票房, 今年《魁拔2》票房已经3000万了,我觉得我的新片票房也能好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