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河西调传承剧目达五十多个

A-A+2015年5月26日14:49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四、剧目传承

  多年以来,河西调在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常年舞台演出的剧目达五十多个,主要包括《凤凰山》、《闹花园》、《书洞房》、《卖绒线》、《常小打鱼》、、《指路》《夸楼》、《煽火炉》等,这些剧目绝大多数为河西调所仅有。

  五、撑艺者说

  人称戏骨,今年63岁的王树桥,现任安平县野营村河西调剧团团长。文革时曾参加多个样板戏排演。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被称为河西调艺术大师、艺名马月楼的马东江选中,担纲剧种承传,苦心孤诣地撑起了村里剧团近四十年。 “恢复传统剧目后,咱河西调又空前活跃起来,剧团现有25人,参演人员最多是达到八九十人。演出范围除周边地区,还到过山西阳泉、咱们河北省的元氏、赞皇、平山、获鹿(今鹿泉)、井陉、定州、高阳、蠡县、河间、任丘、衡水、景县、南宫等地,平均每年能有一百个台口儿。在红极一时的上个世纪90年代,保定老调剧团已故表演艺术家王贯英老师多次拜访马月楼师父,并称师父为老师,可见师父的戏曲造诣,是很深的……咱忘不了师父的临终嘱托:‘缺少为宝!咱这门艺术得不断发展,不发展就会断档失传。’可眼下最大的困难是没报酬,没人学,经济来源不足,也没有活动场所和演出舞台....。。”

  捋捋浅露的灰发,已有40多年艺龄,今年51岁、马东江的小女儿马灵色叹了一声说:“可惜了的河西调这个好剧种,怎么着也不能从咱们手里折了根。我打小跟父亲学的这套‘生、旦’功夫,就想着传给年轻人,可怎么就没有碰网儿的呢......?”

  胡素文本是石家庄元氏县人,1980年,马东江率野营河西调戏班赴元氏演出,16岁的中学生胡素文“看戏看得出不来了”,她冲破父母反对、兄弟们拦挡、相邻讥讽等重重阻力,毅然放弃初中学业,成了马东江关门弟子,并跟随师父来到离家200多里地的野营村,习艺多年,文武均工。

  “河西调虽然属于地方剧种,比不得京剧规范,但师父是全能,本工青衣又兼武生,锣、鼓、钹、镲无所不通,笙、管、笛、箫演艺娴熟,他对我要求严格,一招一式口传心授,我已学会了河西调十几出传统戏,老调、丝弦也会不少。2000年师父去世前嘱告说:‘咱这个调子戏是几代人的心血,一定要发扬光大,继续发展,如果在你们手上丢掉,那就是犯罪!’这么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没有放弃,就是在告慰师父的在天之灵。可眼下是经济社会,没人愿意学,我也没有徒弟。因为生活不宽绰,前些年家里人也不支持,因为唱戏不挣钱。我现在边打工边唱戏,无论多么难,也得把河西调传承下去...。。”

  人称鼓师的王旭升,现担任剧团乐队指挥,识曲谱、善扒谱、精鼓经,人称“全把楞”: “河西调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呈现出渐衰的走势,这既有社会环境大气候的影响,比如人们重抓钱、吃钱饭的观念与追求日益加重,同时剧种本身表现能力拮据,也是个原因,眼下整个戏曲行业都不景气,就拿剧苑老大哥京剧、还有坐二把三把交椅的评剧、越剧来说,如果没有国家支持,恐怕也难以为继,事实上河西调也在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它也应该与其它剧种一样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伟岸英俊的村党支部书记马小伟,是2014年6月回村任职的县直干部,回到故乡,他一边致力村里经济建设和乡民致富,又慧眼大力支持剧团团长王树桥对河西调的挖掘、整理与发展,先后通过县乡有关部门为剧团争取来“行头”、“锣鼓”,并鼎力把河西调申报成为衡水市批准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我觉得,河西调应该成为中华戏曲家族中的一员,因为它具备了作为独立剧种的多项重要元素,首先有独立的、排他的音乐体系,有完备的手眼身法步和生旦净末丑的表演空间与行当分工,也有相配套同时亦区别于其它戏曲种类的传承剧目。常言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有责任让这个舞台骄子在时今文化大发展,国粹更耀目的和谐盛世中,焕发出光掩前史而辉耀未来的奕奕神采。我们的想法是广招学员,每周日活动,先从我们村开始,再与周围越来越范围广的学校挂钩,争取每周安排一节课,由我村老艺人免费口传亲授,从娃娃们着手,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下去;村剧团要走出村门、县门、市门、省门,通过一场场演出,扩大影响力,提升艺感力,吸引带动更多的戏迷票友入行学艺,厚重起河西调艺术的队伍基础。当然我们更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也是多方面的的,比如政策、艺术、物财、活动空间等等层面..。。”

  六、行笔咏叹

  河西调自元末明初一路走来,据推测,该剧种已存世600多年,比起从徽班进京开始形成的国粹京腔“辈分”要大,资历亦老,尽管脚步跟倒趔趄,但终也成“人”具“形”活了下来,这其中除有剧种优良、演出空间活泛(如同被称作“落子”的评剧,既可登京华雅堂,又能赋村野闲庭)、代代传承人筚路蓝缕、易学好唱等等要件支撑,更有在几百年打磨中,剧种艺术渐趋完善的自身和地方临政者的认可与扶持。眼下的河西调如一束星火,虽有亮于世间的微光,却无燎原燕赵乃至整个中华的熊熊之势。如何继承和发展,使之既归家于中华梨园大集体,又以紧随时代的艺术之光英发雄姿,笔者呼吁:

  <1>有关部门应积极努力把河西调剧种申请入列中国戏曲队列,并组织专业文化工作者对该剧种进行研究,形成留存剧种的研究成果和整体资料。

  <2>编写教材,开办河西调艺术培训班,或在中等以上艺术学校开设专科教学,形成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

  <3>政府投入物财,对现有河西调剧目、剧团进行扶植,打造剧种的保障基础。

  <4>努力把剧种建设成为省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更多更高层级的多种支持。

  <5>以演代训。创造条件,让河西调艺术有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通过多层次、广范围不间断的艺术表演,引导和带动起更多村、乡、县、市的艺术兴趣,从而使传承队伍得到倍增式壮大。

  彦博 刘恩 胡佳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