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书画>正文

品鉴王献之草书之美

A-A+2015年4月30日07:10新浪博客评论

 《中秋帖》 《中秋帖》
《鸭头丸帖》《鸭头丸帖》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在东晋王氏家族中,精通书法者众多,可谓父子相传,兄弟切磋,众人勤学,互相传袭,这在中国书法史上不仅表征出书法自觉时代,而且也呈现出群星灿烂的文化时代。

  献之英年早逝(43岁),但书名与父亲齐名而并称“二王”,又同张芝、钟繇、王羲之合称为书中“四贤”。王羲之对献之期望很大,要求很严,亲自写《乐毅论》作为献之练字的范本,并积一生之书法艺术创作经验亲授爱子,以开启悟性并弘扬家学。王献之不负父望,才气英发,在父亲的教诲下书艺大进。幼年时,献之学书就极为凝神专一,世有其父拔笔未脱的传说。其书法后期兼取张芝,自为一体,以行书和草书闻名,而楷、行、草各体皆精。在继承王羲之内擫笔法之外,另创新的外拓之法而自成一家,令后世在二王书法夺鼎摘冠之争中,莫衷一是。

  两汉至魏晋时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崇尚书法,文人骚客皆以善书为荣。东汉赵壹《非草书》描述人们对书法的痴迷程度:“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划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表现出东汉时期士人阶层对草书狂热追求的心态。汉代张芝因《冠军》、《终年》等帖传达出夺人的审美个性和创造激情,被冠之以“草圣”。晋卫恒《四体书势》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大抵即来源于此。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汉代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可见当时社会对书法的狂热程度。

  书法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探索并创新的历史,王羲之书法是中国书法由“古质”审美范式转向“今妍”的重要里程碑。王羲之对当时的楷书和草书下过很大的功夫,在前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等方面皆入神妙之境。“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晋书•王羲之传》)

  在我看来,再书法发展史上,王献之不满意于魏晋书法用笔过于滞重,结体古拙厚朴的形态,独辟蹊径,精研书势,以坚实的传统技法和嘎嘎独造的守正创新姿态,将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转型为自然洒脱、典雅流便的大草书风,推进了中国书法文化的自觉时代到来。

  王献之颇有乃父之风,潇洒倜傥,不拘世俗之礼。率性秉真,飘飘若惊鸿。其事迹多有记载: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可谓文采焕然,情怀高古。

  《晋书•王羲之传》“(徽之)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余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余,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余亦卒。”

  《晋书•王羲之传》:“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遽走,不遑取履。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毡青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晋书•卷八十•列传第五十》:“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俄而卒于官”。对自己惭愧与郗家离婚一事。”——王献之的婚姻悲剧时期生命之痛历千年而令人揪心。他的元配为表姐郗道茂(舅父郗昙之女),夫妻感情极深,后因皇帝选他为驸马,于是逼献之与郗道茂离婚,献之通过烧自己的脚而致残来逃婚,但是未能成功,无奈之下只得任命运摆布娶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这无爱之婚姻,殊为痛苦!《淳化阁帖》里《奉对帖》,是王献之离婚后写给郗道茂的信:“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额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足,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妹耶?俯仰悲咽,实无已无已,惟当绝气耳!”痛贯心肝,身心交瘁,使得献之43岁而英年早逝,天才早凋,不能不令人扼腕!

  王献之在继承父辈书风之上又能创新。他在十四、五岁时,就曾对父亲说:“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他已经感到时风尚务简求变求美,必须将民间书法的“伪略”与章草的纵放结合起来,追求一种姿媚婉转,畅达宏阔的新体。在父亲书艺的巨大影子中,王献之勇敢地走出来,自创神骏妍美的“大令体”,即处于楷草之间的行草和大草。

  王献之性情较其父更为疏旷不羁,书法更具有一种遒峻奔放的气势,行笔更快捷,情感在线条运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开启了把气势和节奏放在法度和韵味之上的浪漫主义风格。献之的“一笔书”还在张芝“一笔书”之上更为完善,其代表作《十二月帖》,由行楷而始,迅即转为行草气势不凡,一泻千里,毫无蕴藉中和之态,而是充满张力的痛快淋漓的运笔和刚健有力的情绪宣泄,具有与大王不同的全新美感。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