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拍之后象牙制品市场行情及销售渠道的变化
2011年12月3日16时,北京歌德秋拍“龙腾虎跃——各地名酒及养生酒专场”中的虎骨酒标的撤拍。这一事件随之发酵,此后部分拍卖行相继撤销象牙制品的拍卖。此时秋拍刚刚过半。
12月15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下发《关于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对有关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拍卖问题的意见的紧急通知》,转达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凡在我国境内收购、运输、出售(包括拍卖)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制品,无论该制品形成于何时,属于国家禁止贸易的,不得作为拍卖标的。需经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需经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的,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各拍卖行相继撤销象牙等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植物制品的拍卖。
然而,虽然禁止象牙拍卖,但象牙市场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原料被禁反而在短时间内激发了象牙收藏的热情,促使象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肯尼亚“拯救大象运动”组织人员也表示,非法象牙原料的价格在禁令后的一段时期有上涨的苗头。
那么是什么导致象牙原料价格的上涨?没有任何工艺附加值的象牙材料及粗产品(圆镯、手钏等)的价格上涨到底是市场趋势还是人为炒作?
据拍卖界资深从业者透露,其实在禁拍令下达之后,一开始象牙价格有所下跌,下跌之后才出现再次上涨。至于上涨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为炒作造成的,大家觉得禁令发布之后更难进货了,这样反而突出了象牙这种特殊材质的稀缺性,更容易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此外,艺术品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象牙价格的上涨除了和当下中国经济整体提速有关以外,和人为炒作也有很大的关系,不仅象牙是这种情况,黄花梨、翡翠、和田玉和沉香等也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无利不起早”,商家一贯对利润有所要求。除了商家的逐利抬市以外,资本市场的进入也大大地促进了象牙价格的上涨,市场资本需要短期内实现高价值的回报,市场资本的这一需求势必影响象牙价格的走势。
那么禁令之后国内牙雕的市场行情以及销售渠道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在法律的管控、各种禁令以及国家对查获象牙的销毁对国内象牙收藏的影响是什么?
拍卖界资深从业者表示,禁令下达之后,牙雕的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禁拍之前,新老牙雕作品的拍卖价格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价,也对市场交易有指导和参考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一级市场甚至私下交易都会参考当年的拍卖价格进行交易,但在2011年禁拍令下达之后,拍卖市场上没了象牙制品的竞拍,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该卖多少钱了,毕竟标价和成交价完全是两个概念。此外,近几年来,公开市场上黑、白、红(犀角、象牙、鹤顶红)的交易已绝迹,但却是由公开市场转向地下交易,现在很难在公开市场看到象牙制品了。
象牙制品到底该何去何从
根据有关法令,严禁携带任何象牙制品进出中国国境;无证买卖未经标记和批准的象牙制品均属违法,所有流通市场上的象牙均受严格管制。
实际上,早在1989年联合国颁布《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时就已全面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但这一禁贸令却未能挡住象牙制品的市场交易。后随着牙雕制品价格的飞涨,市场需求的增大,使得非法捕猎日益猖獗,导致象牙物种的濒危,因此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象牙制品的交易。2011年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出紧急通知,象牙、犀角和虎骨属于国家禁止贸易对象,不得作为拍卖标的,国内拍卖行随即相继撤拍犀角、象牙,禁拍令的出台,使火爆的象牙、犀角拍卖戛然而止。
随着禁拍令的下达,新象牙制品逐渐在各大拍卖行及古玩交易市场销声匿迹,禁止公开销售对于非法交易是否雪上加霜?正如上述专家所说禁令之下,象牙制品的买卖慢慢由公开市场转向地下交易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待象牙制品呢,象牙制品又该何去何从呢?
有收藏界和拍卖界人士认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物质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象牙质文物艺术品,完全禁止或限制其贸易不利于我国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弘扬和发展,更不利于文物的回流,并可能导致其非法外流。他们建议,禁拍令应实行区别化管理,不能“一刀切”,应将新、老象牙制品区分开,可以在拍卖领域中试行文物象牙艺术的交易,但必须严格规范新老象牙制品的鉴定环节,以免鱼目混珠。
此外,动物爱好者人士认为应完全禁止一切象牙及象牙制品的贸易,不能予以放宽,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未来象牙制品到底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