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葫芦,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华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芦的枝蔓称为“蔓带”,谐音“万代”。“福禄万代”,是中国人最美好的祈愿。正是有了这份祈愿,在葫芦上绘制吉祥图案悬于门庭之上,才成为中国古已有之的传统,祈盼消灾、驱邪、尽得顺遂。后来,烙痕代替了笔墨,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可以相对延长其保存时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新的制作工艺——葫芦烙画。在古代,因为没有电烙铁,师傅们用烧红的铁条作工具,因而,这项工艺又被称为“火绘葫芦”。
对于葫芦烙画的题材选择,本没有特别的要求与限定,葫芦烙画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工艺被保存下来。王兆庚的作品中不乏山水图卷、工笔花鸟,而更多的则是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样为题材,体现了浓郁的中国味道。记者猜想,如此选择,大抵与在葫芦上绘制吉祥图案这古已有之的传统不无关系。而王兆庚告诉记者,葫芦烙画所体现的是本土文化,在创作的时候,他更多地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画来进行创作,这样一来,葫芦烙画所保存的,便不只是单纯的工艺,还有悠久而厚重的中国文化本身。王兆庚的作品是有所寄托的,就算只是一件简单的作品,其中也蕴涵着深意。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枚寸余大的葫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枚葫芦的下方绘制了桃子和桃叶,上方写着一个草体的寿字。记者只是觉得图案清丽、精美,而王兆庚却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图案背后的深刻寓意。几年前,他的一位朋友为父亲做寿,他帮忙设计了这个图样。王兆庚解释道,三个桃子,九片叶子,都是有讲究的。按照中国传统,“福禄寿”被称为“三星”,常在为长者祝寿时使用,意在祝福长者福寿绵长。在中国传统概念里,三数为多,九数为大,三个桃子意指多寿,九片叶子意指长久。就在这方寸之间,没有一笔是多余的,而且把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吉祥如意的意味都体现了出来。心思之巧妙,非常人所能企及,同样令记者叹服不已。
虽然王兆庚的葫芦烙画多从传统图样中取材,但其创作却并不仅仅是“复多而变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他同样追求葫芦烙画的不断创新。王兆庚自己设计过一个小挂件,外形所仿照的是蒙古的酒囊。蒙古酒囊的边缘处是用细皮条缝制起来的。他所设计的挂件,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边缘处同样绘制出那种缝制的感觉,连针眼这样的小细节都不曾忽略。而在摆件的中间部位,则绘制了一条鲤鱼和几朵莲花,他说,在中国传统的吉祥画里,这种图样代表的是连年有余。王兆庚的许多作品都是这样,将不同的元素组合起来,既做到继承传统,又做到饶有新意,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做一个东西,我都是用了心思的”。
在与王兆庚的交谈中,“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字眼不时出现,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极为珍视的。他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不喜张扬,他自嘲为“匠”,是成不了“师”的,而以他对于传统技艺与传统文化的熟谙程度而论,这样的说法实在是过于自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