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艺术品金融>正文

中国当代艺术重度"缺血"

A-A+2015年12月17日10:07中国新闻网评论

《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中国)《后工业时代》 摄影装置 傅文俊(中国)
《周公土收藏计划·痕迹》 概念装置 原弓(中国)《周公土收藏计划·痕迹》 概念装置 原弓(中国)
《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尺寸可变》 多媒体装置 娜塔莎·萨德尔(德国)

  一周前,在广东美术馆开幕的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让走进馆内的人们有些挠头。面对以装置和影像占绝对主角儿的展品,不少乘兴而至的参观者表示欣赏不了。事实上,若没有两位主策展人的热心介绍,来自各地的专业记者也很难读懂这批由17国艺术家创作的近50组作品。

  “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到底卡在了哪儿?

  “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参观者成了 点破皇帝新衣的小孩

  “在美术馆门口摆上一块水稻种植园,这是几个意思?”

  “艺术嘛,就是神神秘秘的。让你看懂了,还叫艺术?”

  广州,广东美术馆入口处的概念装置作品《周公土收藏计划·痕迹》,呈梯田状分布,里面栽种的秧苗约摸八九厘米高。开幕首日赶来的几位年轻人谈笑风生地冲进馆内,连作品名称都没有瞅一眼。

  展厅里,由中国艺术家傅文俊创作的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占据不小的面积,五个直径两米多的巨大车轮很是震撼。“废弃的车轮也能登堂入室,我也是醉了。”趁着周末到美术馆感受艺术的艾米,一次次向她的同伴表示着不解。而当看到德国艺术家娜塔莎·萨德尔的作品《尺寸可变》时,艾米彻底“给跪了”。这是一组声音装置:一个寻常的黑色行李箱,伸出的拉杆压在一只矿泉水瓶上,瓶子被行李箱反复而机械地碰撞着,发出声音,再通过一个八声道扬声器系统被放大播放。“我真心理解不了这种艺术,也搞不懂为何如此low(注:指不入流)的东西,还进了亚洲双年展。”艾米是一枚资深“文青”,平常最大乐趣就是逛各种美术馆、博物馆。可她对那些贴有“先锋”“当代”标签的作品,总是难得其解。原本以为这回打着“亚洲”旗号的作品会有惊喜,她再次失望了。

  北京,798林冠艺术基金会,约翰·列侬遗孀、著名先锋艺术家小野洋子来京的首次个展正在展出。除了收获明星般的围观外,她同样遭遇“作品难懂”的评价。装置《金梯子》是小野洋子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小野洋子带来的7件形态及材质各异的金色梯子摆在了展厅中间,它们周围还错落摆着参观者带来的同为金色的梯子。“对这种将现成品摆进展场的做法,我始终无法理解。艺术家的功能在哪里?艺术品与日常工具的区别又在哪里?”自打听说这个展览后,辛筱玉已去了4趟。“觉得自己更像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态,毕竟名头很响。”乐于感受艺术氛围的她,对于场馆内无论是梯子,还是装着相同体积水的瓶子,却没有太多耐心去读懂它们。“我无意对艺术家不恭,有时候会觉得这都什么玩意儿啊!”辛筱玉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无意中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如果说普通参观者因为对当代艺术有隔膜,尚可理解,可是当资深策展人朱其说出“看多了就想吐”的感慨时,就不能不让人觉得问题的严重了。“一些人以为随便拉几个农民工往那儿一站,就是通过底层题材关注现实问题了。哪有那么简单啊。”在他看来,不少当代艺术作品都太过于表面化了,不但主题、题材重复,就连手法也过于简单,要么极尽变形之能事,要么把好好的人整成歪瓜裂枣。“这样的东西,看不懂正常,不看也罢。”

  从早些年的“先锋”“前卫”,到如今的“当代”,艺术几乎成了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可它似乎距离人们越来越远,远到无法弄明白。

  著名收藏家郭庆祥认为,“很多当代艺术作品已经脱离了艺术的本质,作品中观念性的东西超越了艺术性的含量,他们好像‘担负’起了社会或政治的批判责任,一些画家已然成为‘思想家’‘社会批评家’,忘记了自身应该担负的创造新视觉表现的目标,同时又抛弃了艺术作品的观赏性,忘本的作品受到质疑并不奇怪。”

  “它比好看的绘画作品low?” 艺术家传递思考很艰难

  让人吐槽难懂的装置作品《后工业时代》的创作者傅文俊,觉得有些委屈。他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寓意:车轮代表滚滚向前的时代,既是发展的象征,又具有碾压的力量,“周边的影像内容通过和轮胎的结合,再现城市变迁。我想提示人们去思考后工业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与自处。”他也无奈地指出,“不少人并不愿意在作品前多停留几分钟,一看不是那种特别好看、有趣的,就快速离开了。他们其实没打算真正去接触我的作品。”

  傅文俊的这番表述让廖冬深以为然。“在国外总有人问我,在中国看当代艺术,应该去哪个美术馆?我说,这样的场所几乎没有,北京798是一个选择。”曾在英国研习当代艺术多年的廖冬,如今在国内发展。她认为,参观者对当代艺术关注不够,也有一定责任。“乍一看,798里面熙熙攘攘,感觉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热情可高了。可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展厅,你能见到几个人在认真看展?”她说,她就不止一次在展厅里,看到结伴看展的小伙伴们一边拿手机拍那些作品,一边高声商量着待会儿去哪儿吃饭。

  “当代艺术原本来自大众生活,大众完全可以看得懂。”常年泡在宋庄的栗宪庭享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称号,画作屡创天价的当代艺术F4(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全得益于他早年的推介。他极力为当代艺术做着解释,“欣赏艺术作品,你不一定要弄明白他创作的是什么,只需要感受到艺术家留在作品里的情绪就可以了。”他认为,当今国人对艺术的定位,还停留在六七十年前的老眼光,即“要画得很像”。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人们的艺术观念长久停滞,没能像西方那样,在完备的博物馆体制下,老百姓可以随时看到新艺术,对艺术变迁的线索,有个大致把握。

  正因为这种断层,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习惯性地自我提问“画的是什么”,进而把“栩栩如生”当作一件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被栗宪庭界定为“审美惰性”。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也说:“撇开那些抽象、观念作品,即便写实作品,也不是说你看到画面里的人物、景物活灵活现,就表示你理解了它。有时候作者将自己想说的‘话’藏在作品背后,如果你对作品表达的时代,以及人生体验达不到的话,还是理解不了。”

  美籍华裔艺术家谢德庆两年前曾在798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表演过每小时“打卡”一次的行为艺术。“你能说它比那些好看的绘画作品low吗?这种再现上班族痛苦的现实关照,正是当代艺术的态度。”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刘窗说,大四那年他便立志从事装置、影像方面的创作,自己这些年也一直在关注城市变迁和城市化的问题。不过,他也坦言,虽然“北漂”了十多年,参加的展览也不少,可并没有挣到钱,因为798附近房租再次上涨,前些天他只得搬到更远的黑桥去了。

  栗宪庭如今特别关注饱受经济压力之苦的年轻艺术家,“对科班出身的他们而言,画出一些受公众喜欢的作品,并不算难事。但他们舍彼取此,不过是想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思考。”不过,他也承认,由于当代艺术天然的无门槛,似乎谁都可以创作,在当下商业大潮里,难免会有投机分子混进来,催生大量低劣作品。

  资深策展人、798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夏季风认为,造成参观者与当代艺术的疏离感,展陈方面的不足也是个问题。“艺术家除了创作,在作品解读以及辨识度方面也要下功夫,而不是一味指责参观者缺乏素养。”现在不少展览的推介文字总是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去描述、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陈嘉映自称是艺术的“街边人”,他特别希望艺术批评家们能腾出一部分精力,替参观者找出作品里那些影影绰绰抓不住的东西,并且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

  “艺术的事情急不得,不妨让艺术再多飞一会儿。”夏季风说,艺术毕竟是闲暇之余的事情,只有在解决了住房、就业、吃饭等诸多现实问题后,人们才会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试着去拥抱它,而不只是当作看热闹的对象。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