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汉服:华夏有衣 襟带天地

A-A+2015年4月1日07:20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陈聪在冀图讲坛向听众介绍汉服文化陈聪在冀图讲坛向听众介绍汉服文化
陈聪在冀图讲坛向听众介绍汉服文化陈聪在冀图讲坛向听众介绍汉服文化

 

  传承千年的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垂衣冠而天下治”至明末这四千多年间,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族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汉服如钥匙般为我们打开了传统文化之门。

  学习中国历史,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我们为之感叹不已。当我们从诗赋辞章中探寻唐宋八大家的遗风,觉得每一次的阅读都是在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书中,秦皇汉武画像雍容,孔子孟子温文尔雅,李白苏轼玉树临风……峨冠博带,广袖飘飘,几乎成了我们对先贤文豪形象的共同认知。“汉唐盛世”成了我们所喜爱的名词,而那宽袍大袖也成了华夏文明的象征。

  不知从何时起,峨冠博带只能去史书中寻觅,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只能在电视中看到飘逸大气的身影。历史上某些屈辱的时段,我们割地赔款,衣冠不再,礼崩乐坏,大国雄风尽失……

  中国人在那个时段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却又捡拾不起一点一滴。少了慷慨悲歌的壮士,也没了刻石勒功的豪情。有识之士开始奔走呼号:“打开国门,西学东渐”,可他们却忘了我们曾经引得万国来朝的那个时期,国门从未关过,我们民族海纳百川的胸怀堪比天地之广阔!

  民族精神的向心力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种凝聚其精神的向心力。中华民族有继往开来的豪情,更有自强不息的动力。

  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深厚根脉。作家们从文学中开始寻根;历史学家不断发掘中国历史新的证据;科学家用科研成果来证明中国文明的先进;体育健儿用比赛成绩来证明我们是东方巨龙而不是东亚病夫……种种努力,使得国人的心紧密团结在一起。

  互联网的发达,使我们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也似乎使我们更少地观照自己。《大长今》在国内刮起了“韩流”,韩国民族服饰一度被视为最美丽洋气的标志;日本动漫青春热血,日本的和服则成了动漫迷们追捧的服饰……热闹喧哗中,却很少有人知道,和服和韩服都是从古代的中国借鉴去的衣裳,就连我们一度当成糟粕丢掉的茶道香道,也被人家保留发展得有模有样。渐渐地,我们终于意识到,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凝聚的精神力量。

  每逢盛大节日典礼时,我们总羡慕其他民族的人们穿着自己的节日盛装。我们虽然身着名牌,却觉得节味有些寡淡,甚至无聊土气,不上档次。每当我们出去旅行,总会体会当地的民俗风情。而谈起自己的民族服装,我们却有些语塞了。于是又去网上翻出民族大团结的图片,仔细审视起来:汉族服装怎么会没有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

  于是,为了这个答案,我们开始翻阅以前从未碰触过的典籍。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典籍对我们并不陌生,早就已经渗透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各种形式传达着中华文明的信息。也是在翻阅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更纯粹更广阔更中国的世界。一下子,我们就感受到古老中华文明绵延千年兼容并包的恢弘大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书法中笔墨存留的一笔一划,莫不是前人对文化的理解;音乐中角徵宫商的回响,莫不是古人对情感的表达……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划过:或袍袖翩飞,或飘逸挥毫,或策马扬鞭,或弦歌起舞……这不就是儿时脑海中那个宽袍缓带的形象吗?

  渐渐地,有人想明白了:我们的民族叫做“汉族”,我们的语言叫做“汉语”,我们的文字叫做“汉字”……如果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件衣服,那么就该叫做“汉服”吧……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由于每个朝代气候环境、审美意识、民族融合和对外交往程度以及流行趋势的不同,汉服在历史上不同的朝代显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其最基本的交领右衽(即领口成“y”字型),通袖、系带的特征是没有变化的。很多人会以为“汉服”是“汉朝的服饰”,那是不准确的。因为汉朝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只不过因为它太强大,所以才成为一个民族的代称。因而,“汉服”中的“汉”跟“汉族”的“汉”一样,是民族概念。语法结构就如“藏袍”、“和服”。

  汉服是一件包蕴了民族文化内涵的衣服。以直裾深衣为例:弧形的袖子,与交领形成的方角,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天圆地方;上衣下裳分裁而连制,代表了上下有序。上衣前后共四片,代表了一年四季;下裳十二片,代表了一年十二个月;衣袖与衣身垂直,分别代表平和中正;腰间系大带下垂并与下摆平行,则代表了一个人要公正权衡。一件衣服,不但代表了传统哲学的世界观,更体现了修身做人的价值观。一年四季穿衣轮时有序,做人公正平和懂权衡,不正是传统中国人所讲究的吗?

  汉服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个完整的服装体系。而这个体系则是建立在周礼与现实社会生活基础上的。不但有正式场合穿的礼服,更有日常生活穿的常服。再细分下来,礼服在不同规格的礼仪场合还分为大礼服与小礼服,而常服的种类就更加精细繁多了。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而汉服恰恰就是融合了服饰与礼仪文化的民族精髓之所在。而华夏民族按照不同的场合去穿着不同的衣裳,婚丧嫁娶皆有可考,则正是文明在潜移默化传承的过程。

  然而,三百多年前的“剃发易服”令,对华夏文明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残酷打击与消磨。持续四十多年的屠戮,却屠不尽甘于用生命来留存文明根脉的人民。汉服转而在僧侣与戏子中间艰难地留存了下来,直到封建王朝被推翻。

  郁达夫曾说过:“没有伟大的文化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文化,而不知保护、学习、传承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于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成了我们国歌的第一句。

  要如何不做奴隶?是要不断学习外来知识,还是把旧的东西全部抛弃?鲁迅先生早就告诉过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学贯中西的民国大先生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极力保护了民族文化,又对西学有正确的辨析。可叹时运不济,祖国命运已是危在旦夕。而后一系列震撼世界的创举,甚至让我们来不及找回那些失落在兵荒马乱中的遗迹。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某些人的颓废空虚。我们的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飞速上升的物质生活水平。我们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做“邯郸学步”,它的近义词是“东施效颦”。比如年轻人们学习西方视觉系,结果却造就了一群不伦不类的“杀马特”;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以解出任何一道数学难题,却把硫酸泼向了笼中的狗熊;我们羡慕德国人守时严谨讲信用,却不知仁义礼智信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

  风吹不散的,是我们绵延不绝的民族血脉,在民族服装问题上,龙的传人终于在新世纪开始觉醒。

  2002年,有个华裔青年在网上首先放上了自己根据资料复原的汉服,2003年,有个青年穿着自己做的汉服上了街。“穿寿衣”“演戏”“穿越”“作秀”……虽然舆论谴责声声,却没能阻止住汉服的身影。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一时间在一些学者中间,在一些有志青年中间,汉服,成了他们共同的喜爱。

  华夏有衣,襟带天地。始于衣冠,达于博远。穿汉服,行汉礼,恢复旧日中国的君子之风……通过网络,越来越多有共同信念的年轻人开始结识。他们身体力行,向周围每个人普及着传统的礼仪,与被淡忘的民族传统节日。他们互相帮助,通过一场又一场的传统文化活动,让人们又见到了琴棋书画等传统技艺。他们互相学习,从四书五经到诗词歌赋,一遍遍重温经典中那些经过时间考证的道理……

  不知不觉间,汉服复兴运动已经过去十几年。汉服已不再是一个单纯表示服饰的字眼。我们穿在身上的,不止是中华传统文明造就的精华,更是一种无愧天地的浩然之气。

  我们以“出生礼”迎接新生的喜悦;以“成人礼”承担成长的责任;以“正婚礼”缔结两姓之好合,以“祭祀礼”缅怀先贤之隽永……

  以汉服为钥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历史,关注国学,关注琴棋书画,关注濒临消亡的传统手工艺。以汉服为钥匙,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从最开始的单纯穿漂亮衣服而逐渐地自觉学习传统习俗与礼仪……

  我们终于寻到了自己梦中的衣裳,也通过这件衣裳懂得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只是一句口号。穿在身上的,不止是飘逸的衣裾,更是肩上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比起十年前,汉服每一次见诸报端,都是社会给予的正能量。每一次在网络、电视上的展现,都能让我们激动到涕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让汉服的复兴如同久旱逢甘霖,寒冬盼阳春。

  穿汉服,只是我们以自己的角度去追梦,去展示“中国梦”的某一民族内涵。这件衣裳,是我们穿在身上的历史,更是我们心中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不懈追求。

  文:陈聪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