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奇怪习俗 不重生男重生女

A-A+2015年7月3日07:15中国新闻网评论

  奇怪习俗 不重生男重生女

  很多人对于古代的生育习俗有一误解,以为古人一直都是重男轻女,生了儿子爱如珍宝,生了女儿就想扔掉。

  这个看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以宋朝为例,北宋首都开封“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洪巽《暘谷漫录》);南宋首都杭州“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陈郁《藏一话腴》)。由此可见,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京城生活的老百姓都偏爱女儿,女儿一生下来就被当成掌上明珠,要是生了儿子反而会很不开心,有些狠心的爹娘甚至会把男婴丢掉(不举)。

  宋朝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习俗呢?主要跟当时的娱乐业有关。

  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往往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苏东坡有一好朋友名叫陈季常(对,就是那个怕老婆的“河东狮吼”),既是官二代(其父亲陈希亮做过凤翔知府,是苏东坡的顶头上司),又是大商人(常年贩运丝绸和药材),家里非常有钱,晚年在湖北黄州定居,光歌伎就养了三十名。元兵攻宋以前,文天祥家里也养着一整套娱乐班子,《宋史》上说他“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意思就是非常懂得享受,吃饭的时候有丫鬟侍候,喝酒的时候有歌伎助兴。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他连任高官,俸禄优厚,在江西铅山盖别墅,小妾养了六个,歌伎养了十一个,舞伎养了三十六个。

  小妾、歌伎、舞伎,自然都是女生,而且还得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女生。辛弃疾一个人就需要雇佣几十个多才多艺的女生,宋朝那么多高官,那么多阔佬,总的需求量自然十分惊人。社会上有了需求,自然会出现供应,中下平民生了女儿,倘若姿色稍微好看一些,就送她去学歌学舞,以便长大了去富人家里挣钱。

  瓦舍勾栏 极为发达的娱乐场所

  事实上不仅仅是富人家里需要歌舞伎,各大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也需要。早在北宋极盛时期,开封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共有十所;到了南宋中后期,杭州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竟然多达二十三所(参见《武林旧事》卷6《瓦子勾栏》)。这种大型娱乐场所在宋朝叫做“瓦舍”,一个瓦舍里又包括十几个“勾栏”(剧场),而一个较大的勾栏就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演出,歌舞伎倘若没有充足供应,又怎能保证这些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呢?

  当然,娱乐场所不光需要歌舞伎,还需要说书的艺人、驯兽的艺人、玩杂技的艺人、玩魔术的艺人,以及表演相扑、表演小品、表演武术、表演弓箭、表演蹴鞠、表演傀儡的各类演员,其中女演员不在少数,男演员也不可或缺,但是从数量上讲,女演员应该能占半壁江山。

  看看《东京梦华录》里列举的北宋末年开封娱乐业的演员就知道了,总共七十二名当红艺人,至少一半是女的,例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王京奴、安娘、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张真奴、杨望京,表演杂剧的朱婆儿、俎六姐,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温奴哥,以及说书的文八娘、王颜喜、盖中宝……其中的李师师就是北宋最著名的歌伎,曾被宋徽宗疯狂追求,传说后来还进宫做了嫔妃(参见《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收入不菲 女艺人日入两千多元

  说到歌伎,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她们等于妓女。其实宋朝的歌伎并不一定要出卖色相,包括当时行院(高级妓院)里的妓女也并不是靠身体赚钱,她们自幼经过刻苦训练,在琴棋书画方面多有造诣,学成以后靠表演和陪酒谋生,守身如玉者比比皆是,只愿与合心的顾客确定持久的情人关系,其实更像日本的艺伎。

  日本艺伎收入很高,宋朝的歌伎收入也不低。《宋稗类钞》中提到一位生活于宋孝宗时期的屈姓歌伎,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送进南京的新瓦(宋朝南京最大的娱乐场所)当学徒,跟随师傅学习音乐和舞蹈,十年后学成技艺,能自己谱写新曲,经她改编的传统舞曲《柘枝舞》极受观众欢迎,一天能演七八场,剧院老板给她分成,平均每天能挣二十多贯。

  宋孝宗在位时,宋朝正通行纸币,一贯钱的购买力并不算高,按《宋史·食货志》所载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秋天的江南米价,一石大米卖到两贯五百文。宋朝一石米重约九十斤,折合人民币二三百元,则当时一贯钱大约相当于一百元。前面说过,在南京新瓦演出的这位屈姓歌伎每天能挣二十多贯,折合人民币两千多元,绝对算得上高收入。

  娱乐形式 各类才艺大比拼

  在宋朝,女生可以参演的娱乐形式还真不少,除了表演歌舞,还能表演杂剧、像生、说书、幡竿和走索。

  杂剧是戏剧的一种,有长有短,长的分成很多集,需要十几天才能演完,短的分成若干段,每段用一个调子来演唱。

  像生并非现在的相声,它其实是各种模仿秀的大杂烩。现在的模仿秀主要模仿明星,宋朝的像生则模仿日常生活当中的有趣场景,包括学乡谈、学吟叫、乔谢神、乔做亲、乔迎酒、乔教学、乔捉蛇、乔焦磓、乔卖药、乔宅眷等等。学乡谈是模仿各地方言,学吟叫是模仿买卖人的各种叫卖曲调,乔谢神是模仿善男信女还愿,乔做亲是模仿结婚娶媳妇,乔迎酒是模仿国营酒厂新酒上市时的宣传场面,乔教学是模仿私塾先生讲课,乔捉蛇是模仿叫花子捉蛇,乔焦磓是模仿小贩卖糖葫芦,乔卖药是模仿江湖骗子兜售假药,乔宅眷是模仿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穿衣打扮。据宋人笔记《都城纪胜》记载,南宋杭州有一个 “小女童像生叫声社”,应该是由小女孩组成的模仿各类叫卖的一个民间艺人团体。

  说书即是讲评书,这个无需介绍。幡竿则是杂技的一种,表演难度非常高:艺人需要爬上三十多米高的巨竿,在竿顶上做出倒立、空翻、舞蹈、金鸡独立等动作。北宋末年,有一个表演幡竿的江湖艺人“以数丈长竿系椅于杪,伎者坐椅上”(《宣政杂录》),这个女艺人在树梢上又接了一根几丈长的幡竿,然后在幡竿上放一只椅子,她能在椅子上安坐不动,丝毫不怕摔下来。

  走索跟走钢丝差不多。司马光写过一首《走索》诗,说一个卖艺的姑娘在十字街头表演走索,只见她一会儿在绳索上行走如飞,一会儿在绳索上倒挂金钩,身手比猿猴还要敏捷。

  精彩绝妙 失传的驯兽绝活儿

  现在马戏团里都少不了驯兽表演,比如让狗熊踩滑板,让老虎钻火圈,让海狮学唱歌,让海豚顶皮球之类,但是这些表演一般都是针对智商较高的大型动物,如果换成其他动物就玩不转了。

  宋朝的娱乐场所里却有一些非常精彩的绝活儿,艺人们可以让蚂蚁、青蛙、乌龟、螃蟹为观众表演节目。

  据《宋稗类钞》第七卷描述,当时有一种表演叫做“蚂蚁角武”:一黄一黑两队蚂蚁,黄队用一只大黄蚂蚁做将军,黑队用一只大黑蚂蚁当元帅,演员在旁边敲鼓。敲第一声鼓,两队蚂蚁会列好阵势;敲第二声鼓,两队蚂蚁会开始厮杀;敲第三声鼓,蚂蚁停止交战,黄队后退一尺,黑队也后退一尺;敲第四声鼓,两队蚂蚁分别在将帅的率领下回到各自的蚁穴里。

  还有一种表演叫“七宝之戏”。所谓七宝,指的是乌龟、王八、鲤鱼、青鱼、泥鳅、螃蟹、大虾。演员将这七种动物分别放进七个小缸里,然后他开始喊叫,当喊到“乌龟”的时候,乌龟会从缸里爬出来,当喊到鲤鱼的时候,鲤鱼会在缸里向上跳,总之不管喊到哪种动物,那种动物都会很机灵地跟他呼应。

  坦白说,我到现在也没见过这么神奇的表演。

  李开周 欧南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