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桥东区红旗楼“阳光家园”托养服务中心康复室里,47岁的乔慧华正扶着平衡杠进行康复训练。 虽然走得还不是很利索,但乔慧华已经很满足了,通过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 乔慧华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2008年,乔慧华患脑出血。 几年间,除了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外,家在5楼的乔慧华很少下楼。 爱人上白班,女儿才11岁,乔慧华在家中没人照顾,生活很不方便,吃饭上厕所都是大难题。由于很少活动,更谈不上康复, 乔慧华的身体状况很糟糕。2011年5月18日,乔慧华成为“阳光家园”托养服务中心接收的第一位残疾人, 从最早的日间照料到全天寄宿托养,乔慧华在“阳光家园”生活了两年多时间。
回忆起两年来的变化,乔慧华感慨颇深:“刚到日间照料站时,每天梁院长都用私家车接送我。第一天我光下楼就用了40分钟, 到了‘阳光家园’门口,我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只走了三步,就险些晕倒。”在“阳光家园”,乔慧华得到了悉心照顾,每天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步态矫正、上下肢力量训练,还要接受针灸、按摩和心理疏导。 乔慧华每天都在进步,现在扶着平衡杠可以走好几圈,足内翻情况大大好转,已经能够独立上下楼了。 乔慧华说:“刚刚脑出血时,我特别绝望,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成了包袱。 这两年,各级残联每月为我提供550元托养服务补贴,我来到了 ‘阳光家园’。 通过系统训练, 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我相信我能恢复得更好。”目前,我市有托养机构26家, 其中日间照料机构7家,他们为800名和乔慧华一样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近年来,为大力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事业,给更多需要康复的残疾人提供科学、 高效的托养服务,市残联积极协调近20个相关部门,在税费减免、协调场地、提供教育、安排就业、康复训练、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工疗、农疗等方面给予照顾, 全市26家托养机构中有19家是依托县区民政福利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市残联开展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惠及贫困残疾人5175名, 其中机构托养补贴1135名,居家托养补贴4040名,共发放补贴经费367.47万元。开展托养服务和实施项目补贴,改善了托养服务条件、 提高了托养服务水平,在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信心、提升社会参与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