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张家口>旅游>正文

神京屏翰 张家口宣化府

A-A+2013年11月22日10:09新浪博客评论

    明长城由赤城的独石口折转向南,经赤城、崇礼、宣化三县的交界处始转向西,翻越海拔1997米的凤凰山,奔张家口而去。九镇之一的宣府镇总兵驻地宣化城,就座落在凤凰山南的宣化盆地。朱彝尊有诗吟此:“高城西北控燕都,吹角清秋落日孤。尚忆武皇巡玉塞,亲从镇国剖金符。宫槐御柳今萧瑟,虎圈鹰坊旧有无。边事百年虚想像,谁夸天险塞飞狐。”

“神京屏翰”宣化府

    “神京屏翰”宣化府  明朝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进行防御,即九边重镇,在北京居庸关外设宣府镇。《宣化府志》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与宣府镇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明成祖北征”、“土木堡之变”、“明武宗巡幸宣府”、“隆庆封贡开张家口互市”、“李闯王经宣府攻占北京”等,一个宣府镇演绎了半部明朝历史。

现代与古代的结合

    现代与古代的结合  宣化城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两千多年来,宣化或为州县治,或为府镇治,始终是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的中心城镇。宣化之名始称于金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辽归化州为宣化州,取“宣扬教化”之意。

  自明王朝建立九镇长城之后,宣化便成为宣府镇的指挥中心,军事地位骤然凸显,成为一线长城要塞,北京的西北门户,诚如兵家所言:“宣府山川纠纷,地险而狭,分屯驻将倍于他镇。是以气势完固,号称易守。然去京不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

  明朝的宣府城,是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在元朝宣德府土城的基础上扩展而建的。城周12公里,设有7座城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靖难之兵时,驻在宣北的谷王朱橞进京之前塞堵了3座城门,只留有东、西、南、北4座城门。永乐年间,在城门之上,修了4座威武雄壮的城门楼,在城墙四角之上还建了角楼4座。但这时的宣化城城墙仍为土筑,直到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才包砌的青砖。

“第二黄鹤楼”清远楼

    “第二黄鹤楼”清远楼  宣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到城内就会发现,较大的200余条街巷的名称,很多与古建筑、古遗迹有关,如:关帝庙街、天泰寺街、钟楼大街、西城壕街等。在宣化众多的古建筑中,最精美、保存亦属最好的,是建于明朝的清远楼和镇朔楼。

  清远楼位于宣化城正中,又称钟楼,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22年),是一座3层重檐多角歇山顶式的高大建筑。总高24.5米,楼基高7.5米,楼高17米。楼阁外显3层,一、二层为布瓦顶,三层为琉璃瓦十字歇山顶。一、二两层施三踩单翘斗拱,三层用九层斗拱。梁架斗拱精巧秀丽,循角飞翘,生气盎然。

  清远楼造型奇特,雄伟壮观,为明代官式建筑中的杰出作品,有“第二黄鹤楼”之美誉。明代诗人毛朋曾用“八月边城禾黍收,登台遥望思悠悠。河流曲泻沧瀛岛,山势还依钟鼓楼”的佳句,来赞美其雄奇。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台下拱券门洞内,有十字形通道,可直通宣化古城四门。券洞内的车辙清晰可见,使人遥想当年车辕骤、马萧萧、鞭声盈耳、市井繁茂之景象。

  清远楼最高层四面各悬木匾一块,均由清朝乾隆年间的朝议大夫、北口道兵备吴炜书写。四个门洞上方题有门额,是各个门洞所对应的城门名称。

  清远楼一层楼内置石碑两幢,西为明弘治七年立《宣府钟楼记》碑,东为清乾隆二十年立《重修清远楼记》碑。楼阁又有回廊环护,下层共有24根粗大廊柱。登临至此,居高下望,整个宣化古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宣府镇城钟

    宣府镇城钟  楼内悬有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都御史郭登庸所铸造的八卦铜钟“宣府镇城钟”一口,高2.5米,口径1.7米,重约5吨,用四根通

  镇朔楼在宣化城中心偏南,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古时在此楼上置有鼓角漏刻,以报昏晓昼夜,故又称为鼓楼。

镇朔楼

    镇朔楼  镇朔楼为两层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建在墩台之上,通高25米。顶脊两吻对称,四角戗脊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镇朔楼下层四周围有回廊,楼上现存两块木制大匾。楼南侧悬挂长6米、高2米的“镇朔楼”大匾,是1987年复制的。北面顶层檐下悬挂长6.6米、高2.4米的“神京屏翰”匾,是清乾隆皇帝1745年巡视塞北木兰围场,途经宣化时御书,寓意宣化是北京之屏障。大匾边框雕刻出腾云飞舞、状态各异的出海蛟龙,图案精美,刻工精细。

重修镇朔楼碑记

    重修镇朔楼碑记  东西廊下保存有碑刻5幢,详细记述了宣化城和镇朔楼修建的历史和维修的状况,是后人了解宣化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东廊南面为清乾隆二十二年《宣郡修城碑记》,中为1991年立的重修碑,北为乾隆七年《重修镇朔楼碑记》。西廊南面的残碑,为清同治年所立,仅存碑额《重修郡城镇朔楼记》。西廊北面是明正统十一年《宣府新城之记》,背面刻明景泰二年《宣府新城重刻铭》。

  从镇朔楼上向四周观瞧,可以看见位于楼的西北侧有一座宏大的建筑,这就是时恩寺的大殿,是宣化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时恩寺为土木堡之变(1449年)后,明王朝整顿边防时期在宣化兴建的重要寺院之一,保留了许多官式作法。

时恩寺大殿

    时恩寺大殿  时恩寺大殿为单檐九檩庑殿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为单翘单昂五踩。大殿前出单檐六檩卷棚歇山式抱厦,与大殿以勾连搭形式连接在一起。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古朴庄重,气势宏伟。古建专家罗哲文、祁英涛、郑孝燮等先生都曾到宣考察,对大殿给予高度评价。考古学家宿白先生曾撰文指出:“宣化历史悠久,古代庙宇众多,时恩寺大殿有着十五世纪甚至更早的建筑风格,因此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1992年6月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华步行街

    繁华步行街  镇朔楼以南尚有拱极楼,即是宣化古城墙的南门城楼,是四座门楼中仅存的一座。镇朔楼与拱极楼之间,有一段步行街。这条不长的街道,极尽繁华景象。沿街两侧商铺林立,人头攒动。因时间关系,未及近前详察。

  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钟声悠扬宏亮,可传40余里,颇负盛名。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