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对话张贤亮:从来不走套路的作家

A-A+2014年9月29日11:03新浪文化评论

  编者按

  昨天中午,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离世,享年78岁。今年前,以他的作品《壹亿陆》问世为契机,新浪专栏作者、《文学报》记者傅小平曾与之长谈,并发表了这篇深度访谈报道《张贤亮:我从来不走套路》。文中回顾了张贤亮一生的曲折经历和写作生涯,从中可一窥这位备受争议作家的真性情——

张贤亮张贤亮
《一亿六》《一亿六》

  是人物语言“低俗”,不是小说低俗!

  记者:您的小说(《壹亿陆》)发表以后,在读者圈内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斥之为低俗,更有人读后表示失望,他们认为从这部作品来看,张贤亮的创作已不复有当年的创新和突破能力。新作语言太大白话了,有一些不必要的粗口,而在性描写上,泛滥不说,相比当下一些作家直接、率性的叙述风格,反而显得缺乏力度。对此,您怎么看?

  张贤亮(下简称“张”):首先我想澄清一点误解。有些媒体提到我的小说引起争议,被指低俗。我想问的是,他们所谓的读者在哪儿?说不好就是记者自己,甚至没看过小说,就凭道听途说来事儿的记者,能代表读者的声音吗?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有一位民工就曾告诉我,他春节回家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一口气就把小说读完了,并觉得心灵得到了抚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才是我写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要说这部作品“低俗”,就人物的语言来说,的确说得没错。《收获》杂志在编辑过程中,就以语言“低俗”,会对读者起到不好的误导为由,对其中一些语言进行了改动,还对有些段落做了删节。对此,我觉得挺遗憾。其实很明白浅显的一个道理:小说中的语言是根据人物自身的身份、个性来安排的,并不是由作家本人决定的。你让一个拾破烂起家、大字不识一个的民营企业家说文绉绉的话,那就完全不对路了。

  说到这部小说,没有创新、突破,那明摆着是一种偏见。我想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作家要么写历史故事,要么写个人情感,很少有人直面现实。在这部小说里,我拿“精子危机”作为故事的入口,展开了一幅当代社会的真实图景。不夸张地说,医疗、教育、就业、环境危机和法制漏洞等当今社会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在里面都有反映!试问当前有几个作家,有我这样的勇气?而在写作形式上,认为我说大白话也好,讲粗口也好,单论通篇以对话的形式,合乎逻辑、不紧不慢地步步推进,在当下写作中就很少见到的吧。再看看,我的小说人物、故事、写作手法,那都可说是前无古人的。在开头,我就告诉读者我要写一个伟大人物,但是写完了这个人还没出生,在他娘的胚胎里,所以叫“前传”。这个以前有人写过吗?只有我写过!

  至于性的描写,没像有些作家那样来得凶猛、直接,这个我承认。简言之,可以说,我的小说里面没有性描写,更没有玩味性的过程。要有,那都是人物自己在说,而且,你也看到了,但凡涉及到性,我写得不低俗、不露骨,适可而止。当然,通过“精子危机”切入小说主题,这种隐喻的写法会被人说成是在卖关子,但我自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小说的主题传达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好看。

  记者:有读者看完小说后大感意外:他没法相信,这部小说居然出自当年写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等经典作品的作者之手。作为一个见证时代风云变幻,有着丰富阅历的作家,您没有选择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中取材,而是假借这么一个特殊的题材来创作,让人不禁怀疑,张贤亮是不是创作力已经枯竭?

  张:我要的就是他们这种意外的感觉,你以为我张贤亮只会苦难、劳改和反右?这是一般读者对我的误解,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习惯走套路的作家,我的写作很多元化。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后改编成电影《黑炮事件》的小说《烂漫的黑炮》是我写的,中国第一部无厘头闹剧《异想天开》也是我写的。我的套路多着呢。当年有谁会想到在一片荒凉的西部戈壁上去建造一座辉煌的影视城呢?但我做到了。我就是不守常规,不会走同一个路子。小说只要有趣,有可读性就可以了。

  我给你透露一下写作的情况。写作《壹亿陆》最初只是因为欠了《收获》主编李小林一篇文债。我曾答应给《收获》写一个短篇的,但一直没有写。正巧去年9月金融风暴卷来,大家都惶惶不安。我看到一篇报道却说,当前金融风暴其实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人类本身能否延续下去。因为我们人种越来越衰弱,精子越来越不行了。我当时觉得很震惊。此前,我就听说:某地建立精子库,结果来捐献的一百多人精子质量都不合格;还有就是国家权威部门统计,中国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孕不育。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它一下把我给抓住了,一发就不可收。没想本来只是一个短篇的构思,写着写着就变成了长篇。

  你大概想象不到,我笔下这些人物全都是我“编”出来的。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也没有这方面的朋友。只不过是道听途说,比如跟几个朋友在酒吧里,听别人顺口说了一两句,我捕捉到,抓住一点,发酵出来。每一个作家都有他的敏感区,虽然没有原型,但是在亢奋、疯狂、梦幻的写作状态,他脑子什么都跳得出来的。我当时是“疯魔”了,只是写,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身边事
燕赵身边事
这里是新浪河北爆料平台。如果你正在新闻现场,您发现...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