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帖》,纸本,纵29.2厘米,横45.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帖是一封写给故乡友人的信札,托友人帮管家乡故人的坟墓。
《治平帖》为何吸引三人作跋?而且时间是跨二个时代,即元、明二朝。
跋文,为文章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的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文章有关的情况。《治平帖》写作时,落款只署月日,没署年份,给后人留下神秘。因此,后人为寻找此帖的神秘,下了不少功夫。有名家说,苏轼此帖,除了他的精湛笔法,帖的美,还在于帖的神秘感。
很多后人为了寻找此帖的年份,作出了很多努力。赵孟頫、文征明和王穉登三人,是寻找此帖神秘的佼佼者,经赵孟頫、文征明和王穉登三人之跋,人们可知,此帖是苏东坡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在京师时所作,时年苏东坡约30岁。
《中国书法全集一一苏轼》对《治平帖》作了全面的说明:“治平帖此帖署月、日,而未署年。帖尾文徵明跋论证甚详:‘右苏文忠公与乡僧治平二大士帖,赵文敏以为早年真迹。按公嘉祐元年举进士,六年辛丑举制科,遂为凤翔签判。越四年,治平辛巳召判登闻鼓院。寻丁忧,还蜀。至熙宁二年己酉始还朝,监官誥院。四年辛亥出判杭州。此书八月十六日发,中有非久请郡之语,当是熙宁居京师时作。盖公治平中虽尝居京,然乙巳冬还朝,而老泉以明年丙午四月卒,中间即无八月。又其时资浅不应为郡,故定为熙宁时书无疑。于时公年三十有四年矣。’唯跋中‘治平辛巳’有笔误,应为乙巳。考熙宁四年四月,东坡有通判杭州之命,故此帖必书于熙宁二年与三年中两八月之一。”
为此帖写跋的,都是名人。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他在《治平帖》上留下的跋,书法被后世评价很高;文征明(1470一1559),原名壁,字徵明,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中国书法全集》对《治平帖》的说明,重点用文征明的跋论,可见他的文才;王穉登(1535—1612),字伯谷、百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松坛道人,生于江阴(今江苏江阴),明代诗人,擅长书法。
苏轼《治平帖》,一帖三跋,在中国的书法史上并不多,在古帖里更是极少。文征明的跋,是三跋中评价较高的。文征明诗宗于苏轼,对自己的宗师之帖作跋,有“师徒之义”,情深义重。
文: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