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工艺美术>正文

清宫将普通茶品赋予礼仪性质

A-A+2014年12月17日07:28三联生活周刊评论

  作为赏赐品,这是清宫将普通的茶品赋予了礼仪的性质,以期发挥更大的效用。历来皇帝的赏赐表示君子抚慰臣子,以联络君臣感情,而对于受赏者则是人生中莫大的荣耀,六安茶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雍正时期,有两臣被派往云南,临行前雍正帝御赐六安茶二瓶抵滇。乾隆十七年(1752)学士陈廷敬、叶方蔼,侍读王士正同入内直。其间皇上数回赐樱桃、苹果及樱桃浆、奶酪茶、六安茶等物,其中的六安茶以黄罗缄封,上有“六安州红印四月复”数字。皇帝行赏中也有赐予外国使臣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在英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之际,在诸多赏赐物中就有赏英咭唎国王六安茶十瓶、赏英咭唎正使团六安茶八瓶。另外,宫廷对于临时特供饮食中,也会用到六安茶。雍正八年(1730)定文会试的三场应试的举子食物是,每场供鸡150只、猪肉800斤……还有三种茶,即六安茶20斤、北源茶30斤、松萝茶40斤。如是六安茶的作为赏赐物,承载着皇帝对臣民的厚爱与期望,也体现了清朝对外国以礼相待,同时也印证着六安茶在众茶中,是一般人难以求到的赐予之物。

  宗教活动用六安茶,这是六安茶在宫内比较特别的用法。其实茶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所以有“茶禅一味”之说,就这一特点在清宫用的茶品中是有表现。宫内每年的贡茶中有些是由寺院僧人参与制作的,他们要在地方官的监督下进行采摘、加工等,以求得到上好的成品茶。宫内用茶中也有将茶专门供于佛堂中,成为佛堂供物之一。乾隆、嘉庆两朝,多年在紫禁城雨花阁的大佛堂内上供着龙井茶是为一例。具体到六安茶,笔者能够提供的是在宫廷举办道场活动中,放乌卜藏涉及它。乌卜藏为藏语音译,有天香、神香之意。朝廷在中正殿前殿、养心殿佛堂、慈宁宫花园、大汤山等不同地点,举办不同名目的活动中有放乌卜藏之举,且每一地点随着燃放的次数频繁。放乌卜藏时要火燃而未着中煨出香烟,以享居住天上的各种神灵,以祈求人间降福,因而乌卜藏配方也是极为讲究。合配乌卜藏香一分需用:黄速香面三斤、青木香九斤四两、沉香白檀香紫降香白芸香柏木香荆芥各二两、飞金二张,武夷茶、六安茶、黄茶各一钱,宝石末一钱、茵陈二钱、五样干树皮各一钱,桃、柳、桑、槐、楮、丁香二钱,饽饽果子各半盘,七星饼、红枣、核桃、五谷三盒,红谷、白谷、麦子、糜子、黍子、甜香、异香、福寿香、兰花香各二两八钱。此配方几十种原料中仅有三种茶,六安茶就在其中。配方中的六安茶虽不是主原料,用量也极少,但随着宫内隆重举行乌卜藏的燃放仪式,凸显出他在众多岁进芽茶中特有的功用。

  用于配制仙药茶,这是六安茶在宫内的特别用法。以茶当药、以茶入药,是时人妙用茶的又一种做法。追溯历史,茶叶被人们初识就是他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是对茶叶有很强药性的最好诠释。关于六安茶的药性,早在唐朝,一些人便将其视为能消滞物的上好茶品。最为典型的是唐末宰相李德裕,一次得到霍茶(即六安茶),当众命人烹了一碗,随即倒入有肉的食盒内,并盖上盒盖。待次日,开启盒盖后,只见“肉已化为水”,众人观后惊叹不已。这一事情被记录在《李德裕遗书》中,这对于后人了解、认识六安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明代,人们在品鉴六安茶中,更多地感受到它能助消化、去油腻,打体内积食,可有效缓解进食过饱引起胃胀等的身体的不适,一时成为叫得很响的茶品。“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并视为“宝爱”之物。明代文人也深有感同地称:“六安茶如野士,尤养脾食饱最宜。”同时,还有人提出“入药最效”的观点。迟至明代已将其引入医药领域。通过制中成药或煎浓茶水等形式,治愈疾病。诸如明代汪机撰《外科理例》书所列中成药中有《如圣丸》,此药在服用前要以六安茶煎水送下,用于主治大麻风病。在明代孙奎撰《赤水元珠》书所列中成药内有《兎红丸》,此药方中共三味药,六安茶是其中一味,用于小儿服后可免出痘。清代宫内不让明代医家独享,而是选用六安茶、山楂、紫苏叶、石菖蒲、泽泻似等近十味药配成仙药茶。六安茶为药材配制成仙药茶,在清宫用药中占有一席之地。依《清宫医药研究》记述中窥知,御医为宫里人看病时经常用到此药茶。如,“嘉庆二年一月十二日,刘进喜请得嫔藿香正气丸三钱,仙药茶两钱一服,两服”、“嘉庆两年九月十八日,王欲清得嫔仙茶两钱、两服”、“嘉庆十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罗应甲请得五阿哥参苏理肺丸一钱,仙药茶一钱条服”、“嘉庆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张宗濂请得五阿哥脉息浮缓。系停乳食,外受风凉之症,以该身热便溏。今用正气丸、仙药茶煎服,正气丸三钱,仙药茶五分”、“道光四年十月初三,郝进喜请得皇后藿香正气丸三钱,仙药茶两钱,煎汤送下”。从上述几例用到仙药茶对应的病痛,涉及清热化湿、风寒咳嗽、小儿停乳受惊、浑身发热等症。仙药茶还经常用在调理方中,并配合其他丸药煎汤服用,后妃们经常会用到它。加入六安茶的仙药茶,已成为常用的一种药茶。

  清中期,鉴于岁进六安芽茶在宫中的各项支出,内庭清茶房及各寺庙等处每月需用六安芽茶30余袋,合计每年需用六安芽茶400余袋不等,但每年所进六安芽茶仅有400袋,自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为此宫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乾隆帝提出慈宁宫佛堂、御花园佛堂、景山学戏等处所用六安茶的供给数量俱着减半,其各处办道场及药房配仙药茶等项所用六安茶,也着内务府总管等酌量减半。二是采取补缺法,由清茶房交出普洱茶等茶400余斤替补,但后来填补空缺仍有疑难,索性执行“濡额交六安芽茶实不敷用,即以散芽茶补用可也”的新方案。在宫内经过缩减供给量与其他茶品替代供用的措施下,宫内六安茶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得到了缓解。至清晚期,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皇帝的家眷成员难以呈现家丁兴旺的局面,所以出现六安茶不足敷用的现象。

  值得提出的是,就在宫内外对六安茶青睐时,也有人们将其排斥的现象。曾有学者道出因当地茶农不善炒制,致使茶叶不能发香而味苦。还有一些品茗人对其茶味苛求,以至于在有些谙达茶道之人的笔下不入极品之列。而能够有代表性的还是《红楼梦》小说中的贾母,她在栊翠庵向妙玉要茶喝时,当妙玉将成化窑的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时,贾母道“我不喝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眉君。”所以贾母欣然吃了半盏。这些事例在客观上表明,对某种茶叶的评定,是受时代、人们对茶叶的认识、饮用需求等多种因素制约的。

  当年清宫在时人对茶叶认识的基础上,本着生养之道,择六安茶为日饮茶品,进而将其渗透到医药、宗教等诸多领域中,六安茶也由此伴随着宫廷生活200多个春秋。

  文:刘宝健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