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增对自己的定瓷作品精益求精,严把质量关。
- 定瓷工艺美术大师正在拉坯作业。(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毕业生齐莹,正在产品上剔花。近年来,随着定瓷产业的不断壮大,很多大学毕业生投身定瓷事业。(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即将入窑的陶坯。(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正在坯体上进行刻花装饰。(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工艺美术大师在坯体上刻的花栩栩如生。(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曲阳定瓷展厅收藏的仿古佳作“孩儿枕”倍受关注。(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当代定瓷注重新品研发和创意设计,屡推新品。(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定瓷展品引人驻足。(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 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专家对古定瓷碎片进行考证。(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
挖掘定窑文化,壮大定瓷产业。失传800余年的定瓷烧制技艺重焕生机,定瓷产业成为曲阳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超亿元。12月11日至14日,为期4四天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曲阳定瓷深受众多中外客商的青睐。
定窑与汝、钧、官、哥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据陶瓷考古专家考证,定窑始于唐,盛于宋,失于元。定窑白瓷有“薄如纸、声如磬、白如玉”的美誉,北宋时期所创烧的“覆烧”工艺,在陶瓷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定瓷均被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珍品收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孩儿枕”是定瓷代表作。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国家特殊政策扶持下,保定地区工艺美术定瓷厂研发小组成立,定瓷恢复事业正式发轫。经过专家30多年的刻苦磨砺,通过千万次的研发试制,新一代定瓷人终于摸索出烧制定瓷的配方和工艺,并完成仿古定瓷向现代定瓷的接轨和移植。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模仿恢复的初级阶段,到形成艺术、仿古、日用三大系列,百余品种的定瓷生产规模,定瓷人在摸索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近年,定窑创烧出一大批代表当今时代的定瓷产品,并远销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定瓷作品数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获殊荣。其中《四海呈祥》《六合同春》等作品分别由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收藏。
“恢复定窑是基础,壮大定瓷是根本。”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增说,“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定瓷文化与定瓷产业的融合,才能让古老的定窑焕发出新的光彩。”。他把多年精心研究出的定瓷烧制工艺和配方向社会无偿转让,用以壮大定瓷文化产业。如今,聚集曲阳县的定瓷生产企业60余家,全国各地多位陶瓷专家在该县设立工作室。(经济日报记者 崔旭 李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