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博物馆一般被认为是“亏本买卖”,投入巨额资金之后却不了了之的案例不少。在这个圈子,一个极端是只为爱好,而不考虑财务可持续性,另一个极端是只为赚钱,让博物馆 “充满铜臭”。 但随着“收藏+运营+金融”复合人才的出现,私营博物馆开始出现极少数“财”与“道”共生的案例,近日,《国际金融报》通过调查多家民营博物馆,找到这些私营博物馆馆主,试图揭开让这“亏本买卖”,既能盈利,同时不失去收藏内涵的双重共赢奥秘。
博物馆平台
收藏家一边把文化收藏本身看成公益性职责所在;而另一边,随着博物馆和个人社会影响力的自然扩大,“敞开大门”时,更多合作机遇也找上门来
正如纸媒无法靠卖报纸维持开支,而是利用报纸的平台、品牌,吸引广告或活动营销,同样,博物馆也不靠卖参观门票生存,而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文化的品牌效应下,衍生出许多盈利点。
第一步需要厘清的,是博物馆的根本性质,因为这决定了之后所有的战略定位、经营策略。《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的最新《博物馆名录(2012年)》发现,国家文物局把全国的博物馆分为国有、民办两类。
其实,一个“民办”还不能完整概括博物馆的全部业态。同样是民营,也有细分门类:民营博物馆分为经营性(商业盈利)、非经营性两类,非经营性中又分个人私藏、公共集体所有。
以上海、北京为例,记者梳理国家文物局名录发现,两地民营博物馆的数量都是20多个,这些博物馆被分类为民办,但记者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有国营企业、政府、国有科研或教育机构的背景,因此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私人博物馆”有较大差距。
因此,除去“公共集体所有”的“民办”博物馆,如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旗下的银行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旗下的上海昆虫博物馆等,本文选取个人私藏、公开市场交易两类博物馆的代表。
纯粹个人收藏的博物馆屈指可数,大多非常小众化。其中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最为典型。该博物馆目前被媒体称为“世界第三大打字机博物馆”,馆藏200多件打印机(电脑问世前的主要打字工具)。
作为捷克通用航空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陆汉斌打字机博物馆的创始人,陆汉斌分得很清楚。“就是个人兴趣吧,现在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我也不做宣传,就是个人朋友交往的平台。”
对于私人收藏家,博物馆往往被作为社会交往中的符号象征,带来许多机遇。因此,即使博物馆比较成功,但陆汉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经营自己的通用航空公司,博物馆只是他用来会客的地方。
“就是通过它,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借助文化的平台,人与人之间可以有很多的交集,有各种你原来意料不到的机遇。现在我即使谈生意,也基本在我的博物馆,在一个文化的氛围里,更容易达成合作。”陆汉斌并不讳言他的博物馆给他带来的另类收益。
陆汉斌甚至还提供场地给其他人做展览。11月1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参观了陆汉斌的博物馆时,就发现了一个空闲的大房间里,陆汉斌说,最近展览比较多,“上一个展览刚撤下,很快另一个又要上。”
陆汉斌告诉记者,“我开辟出一个专门的房间,提供给其他收藏家做展览,大部分都是免费提供,我希望像我一样喜欢收藏的人,都能有展示的空间,而一般人很难负担得起场地费。”
与陆汉斌的打字机博物馆不宣传不同,有的经营性博物馆,博物馆主要作为展示平台,免费向公众开放。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奥运和世博中心秘书长黄耀波表示,基金会旗下的博物馆有许多,基本围绕奥运、世博的主题分别开设,他目前主要经营相关主题的衍生品交易,以及为各类办公、经营场所设计并提供主题展览。“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我们免费向公众开放。”黄耀波说。
还有一类就是私人收藏与经营性博物馆的结合,即博物馆是盈利公司下属的非营利性资产,以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为例。馆长唐斯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博物馆馆藏的200多件古琉璃,作为其创始人的私人收藏品对外展出,一个都不卖;同时,以这些收藏品为基础,博物馆目前是琉璃经营公司的一部分,相当于公司的品牌代言,而公司经营的琉璃工艺品,来自其创始人及其他艺术家,可大量复制,走的道路是商业化。
收入来源拓展
博物馆的收入来源五花八门,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没有依靠门票。比如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这种小众的博物馆一年门票收入才2万元
既然是作为品牌、平台,那么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渠道有哪些?
博物馆当然不可能依靠门票存活。“博物馆不能直接经营,收入只有门票,博物馆一年的开销少说上百万,而我们门票收入只有2万元。”唐斯复介绍。黄耀波的奥运、世博主题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就更谈不上门票收入。
“民营博物馆在工商局注册时,门类就被定位得很清楚,是非营利性机构。” 唐斯复说,以博物馆本身来盈利,基本不可能,而且抱着盈利的目的,也违反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标志的公益性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