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质疑文章认为,沈其斌8G模式炒作过于高调,称“过度高调宣称发行‘鼎鑫5号’艺术基金募资6000万来炒作汪建伟、邱志杰、徐震、原弓、金锋等艺术家,等于向艺术市场公开暗示这批艺术家是炒作出来的泡沫,哪里会有严肃的收藏家和艺术机构敢接盘这些公开的泡沫呢?”
“我提出的8G并不是针对哪些艺术家,是8个以G开头的英语单词,代表一种新的艺术倡导、艺术价值评判、艺术思维方式,8G是一种思想和观念,何谈崩盘?”沈其斌反驳道。
“时下当代艺术市场上,除了F4和少数艺术家作品价格还比较高之外,二三线艺术家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对艺术品基金投资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他认为,这也取决于产品本身,如果投资对象相对来说不是高价位的,风险相对低一点,他还是相信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不规范是最大弊端
艺术金融产品被看好将是国内投资市场上的热点,但随之而来的种种质疑和风波也不断,勾结作假、拍卖做局、投资人亏本讨债等见诸报端。
“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表明艺术品基金投资方式不好,而是产品本身设计、团队等因素导致。”沈其斌认为,艺术品基金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不排除在特定时期存在困难和阻力。
他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艺术品基金操作不规范,制度、人才、系统流程存在问题,国内既懂金融又懂艺术的管理团队太奇缺,导致目前中国艺术品基金暴露出很多问题。很多艺术品基金实际上只是在融资,并没有用心去做艺术品,导致回报出现问题。
“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改良了,购买者审美低下,艺术机构低级的商业炒作。” 吕宗平说,艺术品基金当然是好事,传播思想,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保障,必须有实力,能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有专业水准。“现在各路艺术基金很多,多数投资的是烂货,艺术品不是家庭装饰品,应该给人以思考,我的作品要么进博物馆,要么进垃圾场。”
“艺术品基金在西方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投资方式,走得很稳健,投资周期长。中国艺术品基金投机性太强,投资周期很短,艺术品不可能拔苗助长,价值增长比较缓慢,一般需要7到10年爆发,是艺术品价值增长的规律。”沈其斌认为,国内的艺术品基金投资周期多数是3到5年,限制了良性发展的可能性,对艺术行业也会带来伤害。
“艺术品基金周期最低不能少于5年。”沈其斌说,可是一般艺术品信托产品超过5年,就很难发行了。相对而言,艺术品私募基金的投资周期可以拉长,投资人达成共识,做7到10年都是有可能性。
“西方艺术品基金会为那些创造性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国内的艺术品基金在这方面还不成熟。”北京宋庄的画家老唐说。在欧美,艺术家把他的作品委托给一个基金会运作,基金会对艺术家作品进行长期推广和介绍。甚至是艺术家过世后,有一批专业人士对其艺术遗产进行运作。
今年8月22日,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艺术品、红酒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沉寂已久的艺术品基金市场再度被激活的信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品基金投资人的风险意识和能力告急,他们觉得一旦出现损失,反正到时有刚性兑付托底,而刚性兑付只是信托业的“潜规则”,并且正在逐渐被打破。有的人则盲目相信银行和信托的招牌,曾被媒体报道的温州商人郑旭东翡翠投资骗局,正是利用投资者此种心理,假借信托公司名义,敛走投资人7亿元。另外有消息称,银监会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业内人士认为,完善对艺术品基金的风险控制也是未来行业发展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
于娜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