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收藏品进入百姓家的今天,变现几乎成为最被关注的问题。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艺术藏品变现渠道并不算畅通。一些企业承诺的溢价回购往往变为一句空话 ,只有少量潜力巨大的藏品才可能被成功回购;进入拍卖公司高规格的门槛和长期复杂的流程,虽然对于“大家”作品来说并非难事,但对于草根阶层的普通藏品来说,拍卖变现也屡遭难题,即便是进入机制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艺术品信托产品也已经爆发出兑付危机。
回购投资赚钱得看潜力 溢价回购易“变味”
2014年12月23日,记者走进延吉路与山东路交会处附近的中海大厦,与其他楼层安安静静的办公环境相比,9楼一所艺术品公司人声鼎沸的场景略显格格不入。这是一家名叫国一金典文化的艺术品销售企业,虽然依旧有十多位60岁左右的市民在选购该企业展出的字画和其他藏品,但致电本报寻求帮助的市民孙先生却坚称自己已深陷骗局。
孙先生回忆称,大约在一年前,他接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免费送银条短信,便尝试回电打听更详细的情况。“当时确实送了一根银条,但掂量一下就知道不是纯银的,紧接着一名女销售就向我推销字画,我当场就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两幅字。”根据国一金典文化公司销售人员的说法,孙先生在购买字画之后,可以自己寻找渠道变现,国一文化公司同时承诺当孙先生自寻销路受阻时,公司将溢价10%回购孙先生之前购买的所有产品。在自认为后路有保障的前提下,孙先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购买了十多幅字画,价值十多万元。孙先生回忆说:“因为后来我信用卡账单实在还不上了,就想看看他们公司能不能回购一年前卖给我的一幅价值一万五千元的国画,但他们态度直接变了,别说溢价10个点,就算原价回购也不可能,最多只能是把字画先放在他们公司里帮忙代卖,但什么时候能卖出去都不说清楚。”记者在以收藏者的身份,与该公司一名女性销售经理交谈过程中,几乎遇到了与孙先生同样的说辞,然而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孙先生并没有与国一金典文化公司签订回购合同,仅凭一句没有录音的承诺很难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
2014年12月24日,记者与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于老师一同前往该公司,仔细鉴别了在场销售的几乎所有字画,于老师表示在场接触的字画都是当代书画爱好者的作品,只有一名北京籍画家的名字稍有耳闻。
于老师介绍,在藏品市场上,“回购”由来已久,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对收藏者而言其实是一种保障,但是一些人前期打出“回购”的名义却不能真正履行承诺,有非法集资之嫌,这就导致正常的艺术品交易陷入僵局,藏家变现受阻蒙受损失。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画廊都把“回购”当做忽悠大众藏家的营销手段。于老师说:“画廊回购首先不用担心真伪问题,因为是从画廊卖出去的作品,另外对于所回购的作品在
未来几年到底有多大增值的可能性,画廊负责人作为职业投资者,甚至比字画原作者还要清楚,所以画廊回购时肯定要挑有增值潜力的,短时间内升值可能性不大的作品,如果要卖回给画廊,可能价格就会被压得很低。”
拍卖门槛高周期长 “大家”手笔易变现
2014年12月初,市民穆先生带着自己祖父留下来的四幅书画拓片,辗转上海和北京两地十多家拍卖公司后空手而归,这是穆先生在4月份前往深圳参加2014年春季拍卖之后,第二次变现遇阻。
记者注意到穆先生收藏的四幅拓片中包括吴道子的孔子像、苏东坡的一幅对联以及郑板桥的两幅画。穆先生介绍称十几家拍卖公司给出的回应几乎都差不多,都说四幅均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原拓,而且其中还有一块拓片对应的碑已经下落不明,估计最终成交价少说在几十万以上,但参加拍卖前必须先交一共三万多元的入场费和鉴定费等其他各种费用,而且拍卖公司并不能保证不流拍。
“其实绝大数藏品都没机会登上拍卖场的。”2014年12月25日,著名艺术品投资专家,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理事吕立新表示 ,不可否认拍卖市场目前确实是艺术藏品变现应用最广泛的渠道,尽管时不时有某个藏品在拍卖行以高价成交,比如一只小小的明代鸡缸杯拍出2.8亿元的天价,但毕竟还是少数,特别是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他们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藏品都很难有机会登上拍卖场。
首先藏家所持有的藏品必须符合拍卖公司的胃口,另外组织一场拍卖会成本比较高,周期也比较长 ,所以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大都是相对高端的文物艺术品,因为藏品价值越高给拍卖公司带来的佣金和名誉也就越高,如果藏品达不到一定层次,拍卖行通常不会接受。
有关青岛拍卖市场的行业现状,记者采访了国家注册拍卖师、青岛开元国际拍卖公司负责人苑泉女士,苑女士介绍称目前青岛正常运营的艺术藏品拍卖行大约有四家,在交易完成之前已经不从卖家收取费用了,但在成交之后,会收取10%的佣金。
她同时表示,成功组织一次拍卖的中间环节非常复杂,通常每年只会举行两到三次,所以对于每一件藏品都需要仔细斟酌,价值太小的普通藏品通常不会被拍卖行接收。苑女士以最炙手可热的字画类藏品举例介绍,现代字画比如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林散之这个级别的作者,当代字画如果达到范曾、林墉这个重量级的作者,在拍卖市场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但在实际交易中,即使成功进入了拍卖市场,也并不意味着变现成功。吕立新表示,藏品拍卖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金额,拍卖行要严格遵循鉴定、送拍、预展、拍卖的流程,回款周期通常在半年左右,而一家之言:艺术品投资急不得需秉持“玩”的心态 王经理分析称,从艺术品信托产品发行连年减少的情形,不难看出整个行业已经遇冷,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转变,反腐带来的礼品市场的急速降温,是造成艺术藏品变现难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记者走访岛城多家拍卖公司和典当行了解到,无论是拍品征集量还是拍卖会成交量都大幅度下滑,这种情况从2014年全国春拍期间流拍事件频发一直持续至今。在有着中国画都之称的潍坊市,古玩字画市场同样不景气。
虽然有多方声音曾明确表示“收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但作为一个藏家,确实必须首先在资金上经受得住考验,因为藏品的增值需要时间积累。吕立新说:“陶瓷宗师苏清河离世半天,其作品数倍增长后的价格被抢购,戴安娜王妃离世10多年后,她的亲笔签名作为藏品也增值了近十倍,所以既然认购了藏品,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至少要等到藏品断产吧。”
吕立新表示,如果怀揣着捡漏心理与一夜暴富的幻想,准备快进快出赚一笔之后金盆洗手,则很有可能会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变成拍卖市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也就是藏品以天价砸在手里。
“对于艺术品投资,只要确定通过合理价买到的是真品,就不应该着急,要秉持着一种‘玩’的心态,会玩的藏家一定如鱼得水,但不会玩的肯定焦头烂额。”吕立新建议收藏者应多参加一些收藏交流活动,了解作者的个人生平,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藏品曾经拍卖的行情,如果可能,还要了解拟投资所认购藏品的流传过程,这样首先享受的是文化,升值是另外一回事。
艺术品投资领域真正的行家,都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到了一定的时候,藏品该变现了自然就能变现,那才算达到“玩了艺术,赚了财富”的境界。
中国拍卖协会编制的 2013 年和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中披露的文物艺术品拍卖结算付款率仅有大约50% ,这意味着有大约一半的文物艺术品即使在成功被拍下之后 ,依然无法变现 。
2014 年和2015年是艺术品信托的集中兑付期,超过100亿元的艺术品急需打包变现 ,这对于整个市场的压力可想而知,职业机构投资者想要变现已经如此艰难,更何况普通的民间散户藏家。
根据中国信托网相关报告,在艺术品信托发展到顶峰的2011年,全国信托企业共发行了45只艺术品信托类产品,这一数据在 2012 年降低到34只,2013年减至20只,2014年接近一整年,60多家信托企业共发行了此类产品不超过10只。
且即使被成功拍下,也必须在卖家交割之后才能最终获得拍卖收入。
资本市场:信托出现逾期兑付机构变现也有困难
当企业回购和和拍卖市场变现频频遇阻之后,圈内人士开始提出“艺术品金融化”的概念,将艺术藏品包装成基金、信托或其他理财产品,作为投资对象进入资本市场,然而近日爆发的信托产品兑付危机,似乎并没有为这一探索交出满意的答卷。
截至记者发稿时,由中信信托发行的艺术品信托产品“中信墨韵1号艺术品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兑付期已经过去了3个月零 14天,2014年12月24日,记者辗转与曾供职于中信信托并参与该产品销售的王经理取得联系,根据他复印保留的一份“墨韵1号”信托计划成立公告以及产品介绍书显示,该信托计划共募集信托资金3100万元,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类艺术品交易,拟投资近现代美术大师的作品,诸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何香凝的作品,闲置资金则用于银行存支、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截至2014年6月30日,“墨韵1号”信托计划共持有中国书画类艺术品23件。
记者查询发现该信托计划开始日期为2011年8月12日,期限为36个月,也就是说该信托计划应该在2014年8月12日到期兑付,但王经理的客户至今仍未获得属于他们的本金和“不低于6%收益分配”,几名关系不错的“百万元投资客户”不断催要,也是王经理在11月底选择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变不了现,一次性将23件打包销售成功的可能性,目前看几乎为零,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不可能有人跳出来接盘的,直到现在已经逾期3个多月,我同事给我的消息还是只有三幅画与一位新加坡籍买主初步谈成协议,而且存在的不确定性还很大。”王经理介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