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读书人根本就不是一种人

A-A+2014年10月22日07:05新浪历史评论

  读书人根本就不是一种人

  李零:读书人当然很重要了,但是士不是僧侣,儒学不是宗教,孔子不是教皇。西方传统里面僧侣、武士地位最高,僧侣源于巫婆、神汉,他们以神道设教,垄断神义,垄断知识。西方的大学都是从庙里来的。这种人当然是人上人。世界上的大宗教本来都是解救受苦人的学说,比如基督教就是古罗马的社会主义运动,但后来变味了,成了买卖,成了精神鸦片和洗脑工具。什么人最容易信教?孤苦无告的人最容易信教,妇女比男人更容易信教。欧洲中世纪教会比君主权力大,神是虚拟领导,无所不在,永远领导你,谭嗣同有诗:“众生绝顶聪明处,只在虚无缥渺间。”

  武士是当兵打仗的人。他们的军头现在叫军阀。大人有大刀,你有命,你不听话,杀!当然很厉害,这也是一种人上人。西方的世俗统治靠武士,武士的头子是君临尘世的王。美国推行世俗化选来选去多半是这类强人。伊朗之前有个国王巴列维,他的父亲叫礼萨·汗,本来是一个哥萨克小兵,就是以军阀起家。所以不要以为是国王就有多少代,他就两代。但是军阀再厉害,地盘有限,寿命有限,他们管得着的地方归他们管,管不着的地方归神管。西方中世纪王权不够强大,宗教是唯一的大一统。世俗君主都是基督徒,除了世俗事务都得归教皇管。普天之下都归教皇管,所以他们的僧侣地位要比我国高。

  中国士农工商头号是士,中国读书人从名义上讲都是孔子的学生,孔子供在文庙里,每个县城都有,孔子也是一个虚拟领导,孔子是所有老师的老师,但不是神。文庙里没有出家人,儒家反对出家,读书人父母在不远游,死了还得丁忧守制,他们不是僧侣,中国没有贵族精神。要说精神贵族只有一家就是孔家,但是孔家也不管学政,仕途是归政府管的,孔子不是教皇,他只是在精神上领导这些读书人。宗教如果没有大众就不能叫宗教,儒学不是宗教。

  中国很特殊的一点就是在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是一种很特殊的人。现在的读书人都喜欢吹捧读书人,说老百姓是暴民,不像他们有知识、有理性、有高雅品位、有社会关怀、以天下为己任,是人类良心。

  其实读书人根本就不是一种人,很难靠这种漂亮话给他们定位。

  中国读书人都断不了做官的念想

  李零:四民士为首,读书为哪般?答案是做官。中国读书人有个高贵头衔“文人士大夫”,这个词英文怎么翻译呢?Scholars?Officials?就是他又是个官又是个学,模棱两可的一个词。学者都是预备役的官僚,摩拳擦掌,就像我们少先队说“时刻准备着”,当官才是终极目标,当不了啦或者下来了才以隐逸自高。

  中国学者的理想是“学者中官最大,官僚中最有学问”。但当上官你是官,当不上官你还是老百姓。一部《儒林外史》写得真好,超现代。中国的读书人都断不了做官的念想,做官、当大官那是极少数,其他人只能入于外史。中国读书人是个能上能下的阶层,你别光拿眼睛往上瞅。他们很多人都出身寒微,来自基层。科场不利,干什么的都有。当幕僚的,当塾师的(就是孩子王),里巷行医、江湖卖卜,落地秀才连上山落草的都有。你把他捧得太高不对,贬得太低也不对,还是读读《儒林外史》吧。

  一个故事进来一个故事又出去,《儒林外史》的结构是这样的。人物也很多,这些人多半都是讽刺对象,形象高大的人物只在一头一尾。开头是王冕,在村里边放牛卖画不肯做官;结尾是四个市井奇人,琴棋书画各一位,自娱自乐,粪土当官。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并不泾渭分明

  李零:过去我以为大隐隐于市是中国的人文幻想。但乾嘉之际,温州有市井七子。这七个人职业是铁匠、鱼贩、银匠、营卒、菜贩、理发师和茶馆里跑堂的,可居然吟诗作赋小有名气。研究中国你别以为乡村市井里面全是文盲,其实什么大传统、小传统、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咱们中国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画家、书法家有些是贵族,没错。比如宋徽宗,八大山人。但很多都扯不上,作者群笼而统之说是文人士大夫,但是他们自己标榜的身份不是农就是樵或者是无名渔夫,没有人拿大官当雅号的。齐白石有一首诗“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齐白石是布衣,原来是个雕花木匠,自称鲁班门下。他就是个现实版的王冕。我去过浙江诸暨县王冕的家,真正的王冕跟小说中的王冕不一样,小说理想化了。

  研究艺术史的很多人都以为,匠气是俗气的代名词。雷德侯教授讲艺术史特别看重书法,我们讲艺术史一般不会从字讲起,但是他的《万物》一上来讲的就是字。他说,中国的艺术特点是工厂艺术,十年磨一剑。什么都是磨剑,但什么又不是磨剑呢?恐怕就连最自由的所谓文人画其实也免不了重复制作。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不也如此嘛。

  艺术史、艺术和工艺是什么关系,文人和匠人是什么关系,文人画该怎么定义,一部艺术史有多少是文人的贡献,这些都是问题。白石老人以画名,但是诗书画印他说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故意把画搁最后。

  中国的壁画,爬高上低都是匠人所为;用青田石、寿山石刻印,这个事在以前也是匠人的事,像吾丘衍、赵孟頫他们的印都是自己写字然后让匠人去刻,因为铸铜印文人干不了,就是用象牙或者牛角刻章也不好刻。石印过去都说是王冕发明的,不对。南京市博物馆有一枚阴纹的印章,上书两字“隐逸”。这是1960年从南京一座宋墓出土的。宋时江浙一带,民间有人用这类石头雕小玩艺儿卖,文人受他们启发,模仿着来,才有所谓篆刻。然而治印这些并不是文人的强项。文人的强项就是画上题诗写字。文人会写字,所以宣传什么书画同源、笔墨异曲。这些俗人懂吗?

  可是就连这样的事也不尽然。西方的抄手经常都是奴隶,我国的竹简帛书还有敦煌卷子,字写得那么漂亮,却并不是什么书法家的作品。写字抄书,从秦汉到明清主要是书吏,就是所谓刀笔吏,像刑名师爷那样的小官。他们的看家本事是写字。

  文人会写字,主要与考试和当官有关系。即使连王羲之一类的书圣,也不是今天理解的书法家。写字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没有人写个便条就拿去展览。过去的人天天写字,当然写得好,就连管账先生都比现在写得好。沈从文说:“书法家出则书法亡。”很有道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上一页] [1] [2] [3]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