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结婚陪嫁筷子寓意快生子

A-A+2015年1月5日07:05中国新闻网评论

  结婚陪嫁筷子有何说法?

  民间流行吉语 “筷子快子,快快生子”

  在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

  筷子在古人的婚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北京在内,过去女孩子出嫁时,在给女儿的嫁妆中,总少不了筷子。这种风俗,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当时男女双方家长议定孩子的婚事后,女方父母一般都送盛水的坛子一对,内放活金鱼四尾,并附上筷子两双。其寓意是:金鱼,谐音“金余”,祝愿一对新人钱多多;水的意思是,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筷子则有两种含义,一是祈子,取民间吉利语“筷子快子,快快生子”。在广东潮汕地区,至今仍有新郎新娘入洞房时要喝桂圆汤的风俗,但吃桂圆不用汤匙,要用红筷子,意思是“快生贵子”。

  另外,结婚陪嫁筷子还有希望小夫妻以后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之意。在陕北农村,男方迎亲时必带一只内装米的宝瓶,到了女方家后,由新娘的父亲把宝瓶里的米炒熟,用香和艾草把口封住,此举表示“相爱”。再取出一双红筷子,用红头绳拴在瓶口上,递给女儿,并对女儿女婿说:“你们要像筷子一样成双作对,永不分开,‘快快’活活过日子。”

  银筷子为何备受古人青睐?

  《本草纲目》记载:“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

  筷子主要是用竹子和木材做的,但也不乏各种高档、珍贵材料做筷子。如“象牙筷子”,在上古商代时即已使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有“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一说。

  从考古出土来看,除了竹木筷外,还有兽骨筷、玉石筷、金属筷,其中以金属筷子为多,如金筷、银筷、铜筷、铁筷、铅筷等。犀角筷、银筷被古人赋予验测食品安全的功能。较早出现筷子验毒说法见于《飞燕外传》,此书记述汉成帝刘骜与皇后赵飞燕淫乱之事,旧本题汉伶元撰,其中有“文犀辟毒箸二双”的文字。

  所谓“文犀辟毒箸”,即是用犀牛角做成的筷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犀”条有这样的记载,“犀角,犀之精灵所聚,足阳明药也”,所以“犀角能解一切诸毒”。

  犀角是一味中药,但用之做成的筷子能“辟毒”也许并不靠谱,银筷子被常用倒是事实。古人认为“银能验毒”,宋代法医名著《洗冤集录》中,便有用“银针验尸”的做法。明清时期人们尤其相信银筷子验毒灵验一说,《本草纲目》“生银”条称,“今人用银器饮食,遇毒则变黑;中毒死者,亦以银物试探之。”

  银验毒在明清时期的生活中确实存在,《红楼梦》第四十回里,凤姐吃饭时便对乡下来的刘姥姥说,“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得出来……”

  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银筷子更为古人青睐。不过,在清朝御膳房,给皇帝供食时所用的验毒工具不再是银筷子,而改用“银板”,或直接用银盘盛装。

  筷子的迷信说法有何依据?

  《太平御览》引《相书》曰:“五指用箸,大富贵也”

  筷子在古人眼里并非仅仅是餐具,古人还认为筷子有神性,常通过筷子来观察和分析人生和未来。《太平御览》引《相书》上的说法,称“人,三指用箸者,自如;四指用箸,贵;五指用箸,大富贵也。”显然,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因为一般人使用筷子大都是五指联动的。

  实际上,筷子在古代常被当成占卜工具,叫“箸卜”。唐末五代时的南唐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便流行箸卜,宋初徐铉《稽神录》中即记录了这一说法:“会正月望夜,时俗取饭箕衣之,衣服插箸为觜,使画盘粉以卜。”

  箸卜过去在岭南等地很流行。唐人郑熊《番禺杂记》中称,“岭表占卜甚多,鼠卜、箸卜、牛卜、骨卜、田螺卜、鸡卵卜、蔑竹卜,俗鬼故也。”在古代广东人眼里,不只筷子,其他什么物什都能成占卜工具。

  过去在浙江宁波、江苏高邮等许多地方,妇女有“请簸箕姑娘”的风俗,也是一种“箸卜”,其方法是这样:用簸箕兜绉纱,插一只筷子,两个小姑娘抬着,可以卜问命运,以筷点桌,得双数就是吉兆。

  在筷子的占卜系统中,“请筷子神”最为简单,所以在民间极为流行:用三四只筷子,蘸湿,使并立于水碗中或灶上。立箸过程中,口中不停地念叨不同神灵的名字,筷子立定时所念叨的神,就是“值班神”,要礼敬之,祈求其庇护。实际上,这种箸占无异于筷子游戏,不必当真。

  文:倪方六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