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判断人的国家民族属性要看文化印记

A-A+2015年2月10日07:18新浪河北文化频道评论

  判断一个人的国家民族属性,也即他的身份识别,主要是看文化印记。

  学习儒学,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它是“做人”的学问。这就是现代人学习儒学的意义。

  选择了学习儒学,实践上述种种价值观时,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即获得了“行为依据”。

  它与个体的“道德成长”有关。愿意完成“道德成长”,愿意做一个受人尊敬、富有士君子精神的人物,可以学习儒学。但前面已经说过:儒学是少数人的事。现代社会,选择儒学的人一定是少数,但正如社会精英是少数一样,现代士大夫也将是少数。因此,是否进入儒学,对个体而言,是一个选择行为——而选择,是自由的。

  记者:新儒家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现今许多人走到了一个误区,认为传统的儒学要想发展下去,就必然走向西方文化的道路。实际世界文化虽“殊途同归”,但更重要的在于“和而不同”,新儒家要想走向世界,今后应如何发展才能保有独立的中国精神?

  金纲:世界很大,儒学是世界诸家思想之一。不能设想其他民族比华族更愚蠢,反之亦然。人类同根同脉。故,儒学,不能背离世界大势;尤其不能背离现代政治哲学讲述的价值观。此为现代儒学所必当推演之大义。大义展开,需要相当篇幅,但基本逻辑是:如果相信儒学是正价值,则意味着儒学与人类一切正价值同根同脉!否,即意味着“自外”于人间正道!

  所以我愿意反复陈述一个观点:现代儒学之定位只能是“世界诸子之一”。不要自轻匍匐于人之下,也不要自傲凌驾人之上。现代儒学大见识在此。儒学所面临之文明格局前所未有。斤斤于“守死”断非“善道”之吉相。世界变,儒不变,将亡。然向何处变?除了纳入“世界诸子”自在说话,别无他途。

  考世界思想大势,有三大板块是值得重视的:基督教、自由主义、儒学。这三大板块构造了现代世界重要的思想版图。它们都属于人类的文明形态。故,我总要说:儒学不应反对自由主义和基督教;基督教不应反对儒学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不应反对基督教和儒学。它们作为人类传承有序的文化形态,也是文明形态,互相间应有温情理解。文明与文明,可能有不同的“碰撞”方向,但就中道正见而言,没有也不应该有冲突。“文明冲突”,事实上是背离中道正见的结果。因此,我承认存在“文明类型”,但不愿意承认“文明冲突”。

  在世界文明的整合中,儒学“协和万邦”的国际大视野应该有助于现代儒学的书写和讲述。这是一个过大的话题,希望能有机会就此展开讨论。

  记者: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成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标杆,指导人们进行生活,也被社会秩序所约束。实际上儒学具有自身主体性,只是落实于实践,不易被发觉。金老师认为儒学在影响社会的同时,又应如何回归本身,作为学术而不偏不倚的更深发展?

  金纲:现代儒学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厘清“儒学史”、包括儒学历史资料整理外,更重要的是对儒学“义理”的推演。现代儒学理应在“儒学史”这个论域中给出更多的“思想增量贡献”。所谓“思想增量贡献”,与“思想焦虑”有关,而“思想焦虑”又来源于当下的“问题意识”。新问题层出不穷,则“思想焦虑”恒在。譬如,孔子朱熹王阳明时代,就没有“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城市化”和“星球大战”问题。这些现代问题,构成了现代焦虑。儒学在“问题意识”主导下,提出回应意见,就是“儒学史”上的“思想增量贡献”。

  儒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

  它必须面对共同体间的社会问题。如何运用儒学思想资源回应现代问题,是对当代“儒生”的一个考验。

  道德沦丧问题,古已有之,不是新问题。但在当代有愈演愈烈之势。当此之际,儒学也需要负起责任,勇敢讲述“现代儒学”的道德观、价值观。但儒学道义影响世人的不仅靠学说,更靠圣贤人物的身体力行。现代儒学的深入展开,需要问题意识的介入,不断回应现代问题;需要瞩目于道义天下的推演,自我成就圣贤气象,以此影响共同体的文明演进。

  记者:因为科举制的废除,各地儒学书院在清末走向了衰微。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等提出要建立儒教,以求儒学能继续传承下去。请问金老师,建立儒教是否有其必要性?和现代儒学传承相比较,哪个更适合儒学在发展中保持正统?

  金纲:儒学、儒教,向度不同,我主儒学而不主儒教说。儒学今日功能在提供政治伦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内化为国家价值,体现于宪法法律文本中。这方面,台湾的经验值得重视。

  之所以不赞同儒教说,是因为将儒学作为宗教,不仅从经验事实、定义方向上难于逻辑自洽,同时也有悖于“政教分离”的文明大势。

  所以,讲述儒学须有眼界。讲述不当,誉之适足以祸之,不可不慎。

  记者:由于士大夫阶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保持独特地位,传统儒学才保证了千年不变的传承模式。但在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士大夫阶层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于是承担起儒学传承发展的现代知识分子们,用新的方式来发展新儒学。相比较之下,现代知识分子与士大夫发展儒学的方法都有哪些区别?在士阶层消逝之后,士文化是否也消亡了呢?现代的我们又应如何继承士的精神?

  金纲:如果从历史考察,就会发现,各个时期的士大夫,其“士行”面目各有不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这三位大贤,他们的特立独行以及思想呈现,与孔子时代的“七十二贤”、董仲舒时代的“今古文流派”、朱熹、王阳明时代的理学大家,都有了深刻的不同。民国西南联大那一批知识分子所映现的士大夫精神,又与明末清初不同。

  儒学流变,对应于思想流变、学术流变。“礼之用,时为大”。一代人面对一代人的问题,儒学也不例外。要之,承认儒学道义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富有问题意识和问题焦虑,坚守文化保守主义理念者,即为现代士大夫。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期望现代化并坚守民族性,对传统给予理性批判的同时又坚持同情理解。他们习惯于汉字正体字的书写,沉吟三千年遗留的典章文明,继承经世济民的儒家思想和道义担当,恪守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他们是传统士大夫向着近现代转化的一批人,可以称之为近代士大夫或现代士大夫。

  记者:季羡林老先生晚年一直沉思“士”所代表的“道统”,以及“士”与“侠”之间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请老师告诉我们,何为“道统”,我们应如何继承,又该怎样使现代社会成为“士”与“侠”所维护的真理权威远超过君王权威的儒家理想社会?

  金纲:道统,是儒学、儒家传播道义的历史系统。传统圣贤人物,追求不朽的最高品阶,就是进入道统。“道”,即演绎“公道-仁德”之道义;“统”,即传播“公道-仁德”之系统。“道”是逻辑内容性质的,“统”是历史谱系性质的。

  进入道统中人,永远不会太多。他应该是儒学历史展开中的“托命之人”。所谓“托命之人”,指的是儒学文化将坠未坠之际,认同该文化,并以一己之力承续其精义,完成薪传和心传,令儒学文化得以不坠之人。故,道统中人是认同儒学并为儒学提供思想增量贡献且有效弘道之人。

  君王权威赫赫一时,而儒学道统中人提供的思想增量贡献则千古不朽。圣贤给出的是“素王”理想,当他们在野时,是共同体间的政治与伦理两大生态的看守者。他们不必超越君王的权威,他们只需要以一种“恭而安”的姿态看守着千年流传的价值观,不断地书写、讲述,并身体力行,这个共同体就存在着文明的希望。

  文/徐展

  摘自《醒狮国学》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