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书画>正文

中国古代绘画中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

A-A+2015年1月4日07:1099艺术网评论

配图配图

  中国古代悠久的绘画历史,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其中,不乏有各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出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好比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色。观照她们能使我们窥见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演变轨迹。

  魏晋以前的卷轴仕女画今已无存,我们所能见到的迄今最早的“仕女画”是1949年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在这幅帛画中,出现了一位战国时期的女贵族。她虽然身材窈窕、衣着华丽,面部表情却显得十分肃穆。再参看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所绘女墓主的形象,她年纪较大,体态肥硕,虽然在外形上与《人物龙凤帛画》中的女人大不相同,但也是一幅尊贵冷峻的样子。为何这两幅帛画中的女人都显得如此庄重严肃?因为魏晋以前,中国绘画尚未进入自觉状态,这类帛画的创作多是带有明显巫术礼仪性质的。它们被应用在丧葬仪式过程中,起着某种神秘的作用,比如是引魂升天,或是作为死者的符号代码等。这样庄重严肃的用途决定了这类帛画中女性形象程式化的肃穆。

  《女史箴图》根据西晋张华的文学著作《女史箴》绘制而成,图中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一些场景,表现了当时社会所标榜的女性美的典范。以前多以为此图为顾恺之作品,现有争议。这幅画中的女性,容貌端庄秀丽,身材修长,长裙曳地,气质十分优雅。她们安详而又从容地服从社会给予自己的角色分工,致力于服侍男人,奉献自己,这样的女人被社会表扬并树立为榜样。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由于受魏晋玄学清谈之风的影响,当时社会非常注重人的气质形象,这也影响到了画家对女性美的态度。同一时期其他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如《洛神赋图》中的洛神,虽然身份、装束不同,却同样具有这种秀丽修长、气质优雅的美感。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上层人物可以安享太平,他们的富足安逸也在绘画内容中反映出来。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是最特别的:她们多是体态丰满,衣着大胆,注重修饰。张萱的《捣练图》中所画的女人一样,做些轻微的女工。在这些女人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身居后宫的嫔妃们。相比之下,她们的生活富足而又空虚,所以,在她们那雍容华贵的美丽之中往往也流露出萎靡和茫然。同时,因为她们只能把皇帝的宠爱作为最高追求,也就意味着她们中的大多数只能陷入伤感的境地,周昉就画了许多这样的伤感女人,如《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娥嫔妃。

  人间女子未免或多或少地带有些缺点。而天上的仙子,因为谁也没有见过,就可以按照画家的理想极力美化,所以她们更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描绘了道教中的帝君率领众仙朝见最高神祇的行列,这一行列中就有不少女仙形象。这些女仙虽然年龄、身份不同,却都是容貌秀丽、步履轻盈、衣袂飘飘。尤其与人间女子不同的,是她们的神态:因为有所向往,要朝向一个崇高、理想的境界而去,所以显得愉悦而又坚定;又因为她们和周围的男性一样,是有仙术、有道行、受尊敬的,所以显得自信、从容。《朝元仙仗图》创作于北宋初期,当时已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四海归一,社会安定,一切都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状态,图中自信欢悦的仙子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勇气。

  宋代是城市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商业和手工业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市民阶层实力不断壮大,各种因素促使绘画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不仅是绘画的数量、种类大增,而且绘画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也得到空前发展。在绘画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前代的贵妇、贤女、仙子等,还出现了普通市民和劳动者的形象。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就描绘了穷苦人家一个普通的劳动场面:衣着破旧的贫妇怀抱幼儿在柳荫下纺线。

  到了北宋后期,金兵入侵,腐朽软弱的统治者无力抵抗,黎民百姓家破人亡,生活颠沛流离,痛苦不堪。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描绘《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等题材的历史故事画。文姬和昭君都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可她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政治曾经深深地影响了她们的人生,又正在深深地影响着另一批人的人生。画家们借故寓今,表达了对时局的慨叹和重整山河的愿望。

  元代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来统治的朝代,文化传统的中断和统治者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使文人们感到了深深的失落。他们中虽有少数人顺应统治者召唤,在朝为官,但大多数采取了隐退江湖的不合作态度。他们寄情于山水花鸟,通过绘画来表达清高的品格,所以这一时期的文人花鸟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人物画作品却很少。

  明代绘画中的仕女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继承,也有创造。而清代的仕女画,则是以继承、仿古为主,这首先体现在题材上:过去各个时期出现过的各阶层人物这时都有所表现;在形象上,主要是延续明代以来的体态纤瘦,细眉小口的模样,并且显得更加怯弱,具有病态之感。清代后期仕女画名手改琦笔下的女性形象,可称得上是最有代表性的,当时从其风者甚多。他的“黛玉”形象最为知名,而面对他所画的黛玉,你会更明显地觉得她的衣裙整个是空的,那种纤弱的模样已完全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生气,使人感觉此非黛玉,而是黛玉的魂。清代为何会出现以此种病弱之态为美的现象?这与旧文人的审美思想有很大关系。而且,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各方面都已走向衰落,尤其是从嘉庆往后,外强的入侵更暴露出国势的衰微。试想:如此的土壤环境又怎能孕育出朝气蓬勃的艺术形象呢?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好比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色。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不断出新的话题。我相信通过从各个角度不断深入、不断扩展的研究,我们对这一领域还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古代的仕女,终将撩开她神秘的面纱,向我们讲述有关她的更多故事。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