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衣冠楚楚:古人戴帽子的历史

A-A+2014年12月23日07:18中国文物网评论

 
  • http://hebei.sinaimg.cn/2014/1222/U7460P1275DT20141222214126.jpg金文“冒”字
  • http://hebei.sinaimg.cn/2014/1222/U7460P1275DT20141222214123.jpg戴白帢的男子(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像)。
  • http://hebei.sinaimg.cn/2014/1222/U7460P1275DT20141222214120.jpg戴风帽的西域邓至国使者(宋人摹南朝梁萧绎《职贡图卷》中人物形象)
  • http://hebei.sinaimg.cn/2014/1222/U7460P1275DT20141222214125.jpg戴“六合一统”帽(瓜皮帽)的明代老者。
 

  帽子,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已经发现,古代又被称为“首服”、“头衣”、 “风兜”、“幞头”等,是冬季北方人头上必不可少的御寒用品。魏武帝曹操曾发明过一种叫“白帢”的帽子,风靡一时;明太祖朱元璋甚至亲自设计出一种叫“六合一统”的“瓜皮帽”,成为时尚……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上已出现“冒”字

  《说文解字》解释:“冃”字即指帽,乃“小儿、蛮夷头衣也”

  帽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和流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根本查不到“帽”字,但并不能说当时没帽子。因为《说文解字》里的“冃”字即指帽子,许慎释之为:“冃,小儿、蛮夷头衣也。”

  “蛮夷头衣”就是所谓的“胡帽”。从许慎的解释中可知,中原成年人在秦汉时期并不戴帽,帽子是北方少数民族(胡人)御寒的首服。但这种说法似乎太绝对了,汉代人也戴帽子,只是没有冠、巾一类首服流行罢了,当时帽写成“冒”。

  《汉书·隽不疑传》记载,刘衎(平帝)当皇帝的元始五年(公元5年),有一男子乘坐小黄牛拉的车子来到皇宫北门前。这位自称“卫太子”的男子当时“衣黄襜褕,著黄冒”,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穿着黄棉袄,戴着黄帽子。

  在汉代,最喜欢帽子的是女性。刘衎的爷爷刘骜(成帝)当皇帝(公元前51年至公元前7年)时,宫中就出现了帽子。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刘骜的第二任皇后、当时相当风流的赵飞燕被册立为皇后时,刘骜的宠妃、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给姐姐献了35件礼物,第一件就是一顶“金花紫纶帽”—饰有金花的紫色圆边帽。有学者推测,赵合德所献的“金花紫纶帽”可能是从西域过来的胡帽,可见当时确已存在戴帽了。

  如果就“冒”这个字的来历考证,中原人戴帽的历史其实很长。在殷商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中,已能找到此字。金文的“冒”字写作 ,下面的眼(目)代表人的头部,上面便是一顶帽子。现代考古发现也证实,在陕西临潼邓家庄新石器时期遗址上,曾出土过一件六千年前、被视为中国原始雕塑代表作之一的半身陶塑女性人像,此女便戴着帽子。

  三国时期曹操设计的“白帢”帽成时尚

  《博物志·服饰考》记载:“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

  中原流行戴帽子,应该从魏晋时期开始。笔者查阅《后汉书·舆服志》,上面仍未见帽子的文字,但在《晋书·舆服志》上对帽子已有专门的记载,称“江左(今南京周边)时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然”。

  最早引发中国人 “戴帽子运动”的是曹操,为了解决战争期间物资匮乏问题,曹操设计制作出简易的帽子“帢”,此即晋张华《博物志·服饰考》所称:“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帢,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巾)也。”

  帢,可以说是中原人发明的第一顶流行帽子。帢“以色别贵贱”,曹操将白色定为最高贵的颜色,“白帢”遂成时尚。但这种白帽子后遭强烈非议,东晋人干宝即认为,“缟素,凶丧之象也。”

  白帢被视为不祥之物:曹魏流行戴白帢,历46年亡国;西晋流行戴白帢,历52年亡国。所以,《晋书·五行志上》将白帢列为“服妖”。不只帽子的颜色不吉利,“帢”细究也是凶字。史家称:“帢”字“毁辱之言也,盖革代之后,劫杀之妖也”。帢读“恰”音,与掐死之“掐”音同,注音时正好可与“劫杀”二字反切。白帢因此遭冷落,后渐演变成为丧服,此即如今孝子所戴“白孝帽”的由来。

  到西晋永嘉年间,帢又弄出是非。当时女性将帢作了改动,当年曹操的设计是前面横缝,头发束起,露出颜面,故白帢又叫“颜帢”。改动后的帢前面不再横缝,头顶前垂下的长发将额头和脸面盖住,仅露两眼,人谓“无颜帢”。

  无颜,即俗话所说的“不要脸”,被看作“大耻”。国人都不要脸,乃不祥之兆,不久果真有“大耻”: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两位皇帝先后被掳不返,西晋亡国。

  不吉利的“帢”字被抛弃后,“帽”才渐被认可。不过,“帽”代替“冒”,旁边增加“巾”,则与“巾改帽”有关,包括帢在内,不少帽子都是由巾改的。

  南北朝时期流行“突骑帽”

  《南齐书·五行志》记载:“永明中,萧谌开博风帽后裙之制”

  古人并不将冬天戴的帽子称为棉帽,而叫“暖帽”,这一叫法在唐代使用最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至少有两首诗中都提到了“暖帽”。如《即事重题》:“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新沐浴》:“裘温裹我足,帽暖覆我头”,可见唐人戴棉帽已成为一种风气。

 [1] [2]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