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艺术品金融>正文

50年代中后期古典名著成热门题材

A-A+2014年10月28日10:09新浪收藏评论

  《三国演义》整容:都是曹操惹的祸

  1950年代中后期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小人书出版的热门题材,据说毛泽东也爱看小人书《三国演义》。有一本叫《红墙内外》的书回忆道:“一天,我叫他(毛泽东)吃饭,他靠在床上看小人书,不愿动弹。我说:‘主席你还迷小人书啊?’他翻着书说:‘小人书不简单哪!言简意赅。就那么几句话,多少大事多少人物就交代出来了,道理一目了然。’” 毛主席看的“三国”小人书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1956年至1963年出齐的《三国演义》(60册)。全套有7000多幅画图,其绘画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上海所有优秀的古典题材高手。很少有人知道,这套《三国演义》的出版过程并不顺利,曾于1958年因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与书中塑造的曹操形象不符而被暂时搁置出版。原来,毛主席很欣赏曹操,认为曹操被丑化,根就在《三国演义》。

  “文革”结束之后,上海人美再版了《三国演义》。不过,由于大家对“文革”还心有余悸,没有胆量原封不动地将60册出齐。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删去了12册,还对63%的原版内容作了“手术”。这样调整的结果是,不仅使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显得不丰满,还让一些人物关系变得支离破碎。例如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删掉了谋刺董卓、割发代首、征战张绣等等正面内容,删掉了错杀吕伯奢一家、纳邹氏、斩王厚、徐母骂曹等等反面内容,致使读者无法从多侧面认识曹操的内心世界和坎坷命运。不过,《三国演义》依然是中国迄今发行量最大、再版次数最多的小人书。

  《山乡巨变》:线描作品的翘楚

  1950年代末

  贺友直于1958年创作的《山乡巨变》,不但用独特的画面反映了中国农村巨大的历史变革,更为中国小人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关于这套小人书,目前在市场上可谓是奇货可居。哪个书贩子手上有,都想敲诈买者一笔,理由是——贺友直是中国线描艺术风格的领军人物,而《山乡巨变》又是贺友直线描作品中的翘楚。

  贺画《山乡巨变》通篇采用线描手法,这也正是成就小人书《山乡巨变》成为巅峰力作的基础。贺友直说:“山明水秀的农村,用线描来表现会无比贴切。”他曾尝试过黑白明暗的素描,但与自己在湖南资江边上看到的山水田地、村舍景物、男女老少的清秀明丽的感觉不相像,于是这种方案被推翻了。后来又转向模拟明清木刻版画,这一回效果出来了,只见那些乡村人物,嬉笑怒骂,欢乐悲愁,一个个好似魂儿都给贺友直捉来,跃然纸上。这样,无论是在线条的运用、构图布局的处理都给人一种清晰明快、干净利落、面目焕然一新的总体感觉。

  贺友直还是刻画人物形象和景物细节的高手。譬如,小人书描画的那18幅对饮图,恰是作者为人称道的独特匠心所在——两个老农民,从头到尾在巴掌大的堂屋里对坐,在这样局促的地方,有时候这一幅和下一幅的构图区别不大,而暗藏的动静就潜伏在微小的区别中;有时候画面视角不断跳转,忽高忽低,内外有别,厚此薄彼,但画家总能找到最佳解读取景,透视人物的内心活动。难怪连坛会给予这部作品这样高的评价:“《山乡巨变》是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红色娘子军》:一个特殊时代的标本

  1960年代中后期

  提起“文革”,至今还让很多人唏嘘不已。这一时期,小人书出版数量大,但是内容主题单一,全国人民仅有8个革命样板戏可以共享。它们是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龙江颂》以及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这由“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8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成了十几年间中国人的主要精神食粮。

  《红色娘子军》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活跃在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女子特务连的生活为题材,通过一名女奴琼花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历程,表现了这支妇女武装队伍的英勇事迹。它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它破天荒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对于画家来说,当时能够将这出经典“样板戏”编绘成小人书简直就是一种待遇。然而,按照规定,画“样板戏”是件很严肃的事,构图、画面、人物都是严格按照当时的审美标准,就连英雄人物身上的补丁也是不能乱画的。因此,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小人书《红色娘子军》尽管有多个版本,但它们之间在构图细节方面并没有多大差异,其人物表情、动作、背景,都是忠实地追求舞台效果,因此可以说就是连环画版的样板戏。

  《枫》:小人书的伤痕时代

  1970年代末

  1979年《连环画报》发表了由陈宜明、刘宇廉和李斌编绘的《枫》,在“文革”刚结束的中国掀起了一道巨浪。《枫》讲述了一个凄冷的革命爱情故事:1966年,一对正在热恋的青年学生卢丹枫和李红钢和全国大多数青年一样,热血沸腾地投入红卫兵运动。但是两个人因观点对立,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最后为“革命”而殉身……

  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地向天真的人们开了个大玩笑。当这部充满血雨腥风的作品以连环画的形式发表后,瞬间便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小人书伤痕时代开始的标志。但凡看过《枫》的人,或许还对那一幅幅“武斗”的历史画卷记忆忧新,或许还会为主人公们互相开炮残杀的那一个个悲情瞬间揪心不已。“武斗”的祸首,“四人帮”中的灵魂人物江青也出现在书中,富有开创意义的是,画家们没有因为江青等人是反面人物而按惯例加以丑化,这甚至引起了一些人的抗议,希望禁止出版。但是,《枫》可谓生逢其时,处在一切都在拨乱反正的时代,传统的观念终于可以突破,反面人物也可以以真实的形象出现。《枫》可以说是当时时代的一个反映。

  《地球的红飘带》——绝版的谢幕礼

  1980年代末

  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历经6年完成,共5集,926幅画。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长征是上个世纪人类文明史册上无与伦比的奇观,但是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留下的视觉纪念几乎是空白,照片的总数不会超过10张,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照片一张都没有留下。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沈尧伊曾两次到长征路上体验生活,与编辑、脚本作者一起多次访问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从而地深刻领会了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艺术手法上,画家将木刻、石版和铜版的艺术语言融为一体,把生活形象归纳成各种明确的点、线、面的“符号”,以白板纸为底,用白矾等特殊材料层层刷上,每张原作的重量达到1斤以上。尤其在众多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摆脱了照片翻版痕迹的同时还增强了人物性格的特征和视觉形象感,不仅形似,更是神似。

  作品中有真实人物77人,虚构人物23人。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塑造,他们的造型惟妙惟肖,是少有的表现领袖人物的佳作。沈尧伊还善于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如硝烟弥漫的战地拚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将长征这一历史的奇迹,渲染得无比浪漫。

  《地球的红飘带》自问世以来,屡屡夺魁折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地球的红飘带》不仅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树立了一面时代的旗帜,而且拓宽和加深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强度。它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了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是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高峰和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谢幕礼。 2006年,作为华辰秋拍会油画雕塑专场的重头戏,《地球的红飘带》原稿以1540万元成交,刷新了中国连环画拍卖的纪录。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