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同城|美食|时尚|旅游|城市|健康|教育|汽车|优惠商家|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文化艺术>文学>正文

面对“国学热” 我们要冷思考

A-A+2014年10月20日07:55中国文物网评论

  刚才听了诸位前辈、先进的发言,很受感动!听了小琳姐、小文院长和音乐家们怀念南师的琴音,不禁动容。

  今天会议的主题很大,但时间有限,我略谈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指正。

  一个公案

  首先声明,主持人介绍我是南师的秘书,实不敢当,我远不够格。我不过因缘际会,有幸在南师身边,听命做一点杂事而已,做得也不好。同时,我也不算南师的学生,远不够格。我们同学有句话,叫做“南师是我们大家的老师,但我们不算他老人家的学生。”

  其实,不论见没见过面的,受益于南师的人无数,大家都尊称他为“老师”。可南师却说自己没有学生。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公案,一个话头,值得参究。根据南师自己讲过的话和我对他老人家的理解,可从几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

  一则是南师谨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谦冲自牧,永居学人之位。

  二则是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内在修养。

  三则是他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文武全才,既能“上马杀贼,下马露布,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又要入世出世兼通,古今中外兼摄,既能入佛,又能入魔。要通达人情世故,做人做事要对。要学以致用,不能书呆子气,内可安心自在,外可安身立命,经纶济世,乃至安邦定国,等等。至少像他一样,比他高明就更好。

  大家听了这个标准,一定感到不可思议。我再讲两点,或者有助于理解这个公案。其实透过这个公案,可以管窥南师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法之一斑了。

  禅宗有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即使见地与老师一样高明,功德、经验比老师还差太多,要经过长期修习磨砺才行。见地不是思想,而是真智慧。思想叫见解、知见、知解。见地超过老师,经过老师传授经验教训,就有希望快一点赶上老师的境界。这样,才有希望使一代不比一代差,还可能做出青胜于蓝的贡献。否则,难免一代不如一代。这是禅宗的教育思想,其实也适用于其他很多领域。当然,这种“学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了。一般意义上的学生,南师有太多了,各领域各阶层都有很多。此其一。

  再比如说,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才,也在传承着他们的学说,但是有谁比他们更高明更全面?一代更比一代强?恐怕是一厢情愿!固然有很多徒子徒孙创造出很多丰功伟绩,但是亦步亦趋的,依文解义的,食古不化的,老死句下的,脱离实际的,高推圣境的,学用分离的,知行不一的,牵强附会的,乃至误解、曲解、歪嘴念经的徒子徒孙也不在少数!都说是祖师爷的学生,传承来传承去,不知不觉间,搞得祖师爷们面目全非,反受其累。而这些大祖师们,当初谁也没要搞个门户出来,只是随缘教化而已。徒子徒孙们弄巧成拙,搞个门户出来,把本来文责自负的事,变成了一本族群连带责任的糊涂账。结果徒子徒孙们出了问题,牵连祖师爷被误会乃至被打倒!这个历史的因果,非常值得反思。此其二。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比较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更进步。人文领域不然,人文领域的知识积累好办,吹吹牛好办,培养一般人文素养也还相对好办,真境界就难了!真境界不是知识,而是从根深蒂固的内心烦恼困惑中解脱出来,从做人做事实践经验的陶冶锤炼中来,靠的主要是自立自觉,无法偷巧,不是站在圣贤肩膀上就自然成长了。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没有两样。

  所以,南师反对门户之见,说没有南门,没有学生,这里面的道理很深。

  南师走后,据我所知,有很多同学是加倍努力自强的,很多在默默地做贡献,但也有真的假的“学生”“弟子”,出了不少状况。其实老人家在世时,已知道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说事儿了。就像《西游记》那些妖怪一样,不少是在神仙那里没修好的,跑到外面作怪。或者曾在外面作怪的,被神仙收了去,没修好又跑出来作怪。所以老人家干脆否认有“南门”,否认有“学生”,两个否定,干净利落,一石多鸟。他说谁受益谁知道,不必标榜这一套。现在,我越看越觉得老人家英明!这两个否定,包含了多层道理,既吸收了千古经验教训,是对中外历史文化的一个严肃反省,是对学人的永远鞭策!同时,也是一个总的声明——提醒社会上不要受“门户”“师生”观念的骗。任何人的言行文章,责任自负!不管真的假的“学生”,做对了是应该,值得鼓励;做错了,乃至自欺欺人,欺世盗名,自己要承担责任,做老师的可负不了这个责,也管不了。

  乃至包括现在或未来,对老师学术做诠释与解析的,严格说,也只代表研究者个人的认知,未必代表老师的本意。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绝大部分偏差,就出在传承、弘扬、注解、诠释或解析的环节上。严格说,所有的注解都只代表后人的研究与认知,是否符合作者本意,是否将其本意全部而正确地解释出来,都是问号,除非作者本人表示认可。这些道理,适用于儒释道,也适用于古今中外各宗教、各学派。这是对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反思了。再譬如说,现在发现网上有些热心读者,从南师讲课的录音录像自行“整理编辑”流传。他们不知道,南师对整理讲课内容是非常谨慎的,他反对擅自整理他的东西发表。现在这些网友的热心,恐怕反而帮了倒忙。

 [1] [2] [3] [4] [5]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河北
新浪河北
最全面、最快速的河北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网罗河北事,...分享
燕赵文化频道
燕赵文化频道
新浪河北文化频道官博(待认证)分享

新浪首页|新浪河北|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教育|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河北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